科技日报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陈瑜)稀土被称作“工业维生素”。记者12日从中国大洋协会获悉,在我国大洋46航次科学考察中,搭载“向阳红01”船的科考队员在东南太平洋首次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据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湘芹介绍,沉积物样品一旦出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度等指标会很快发生变化,因此必须第一时间检测。为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每批测试王湘芹都要重新校正仪器,对同一样品做3次以上检测分析,严格质量控制。结果显示,科考队采集到多站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表明在东南太平洋海盆局部区域内沉积物具有非常高的稀土成矿潜力。
通过综合分析沉积物元素测试数据、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资料,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初步划分出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该海域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
2011年,日本科学家宣称,发现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蕴藏着巨大稀土资源量,相当于全球陆地稀土资源量的800—1000倍,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12年,中国大洋协会立项研究世界大洋海底稀土资源潜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的国家。经前期分析研究,我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初步划出4个富稀土成矿带,提出了全球12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
此次发现的大面积富稀土沉积位于我国前期提出的稀土预测区内,说明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富稀土沉积的分布规律。
此前,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实施了多个大洋航次的稀土调查,分别在西太平洋、东北太平洋、中印度洋发现富稀土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