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营造成都特色创新环境 形成立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来自成都科技政务新媒体平台的探索
本报记者 盛 利
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展线下“双创”服务
专利分析报告、科技工作动态助力成都“双创”
成都科技订阅号
成都科技服务号

■聚 焦

    创新创业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优厚的政策,还是宽松的环境、重点的扶持。如果你是一名在成都的创业者,除了上述之外还能得到更多:

    你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头条号等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享受成都最新鲜的科技创新政务双向咨询服务,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干;可以在成都市创新创业“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对接多个部门的政策、人才、技术、产业等“双创”资源,再也不会“跑断腿”;可以从知识产权“智慧”服务中,找到企业未来的制胜之道,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创新创业的助推器,成都市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一直为创新创业提供着一系列支持。近年来,通过搭建线上成都科技政务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打通线下科技和知识产权政务宣传服务渠道,提供更有效、更多元化的立体服务,成都科技政务新媒体平台在挑战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

    科技政务资讯服务:立足“双创”陪伴“蓉漂”

    一组组“夸张”的数字见证了成都科技政务新媒体的2017年:

    @成都科技微博全年发布信息8977条,总阅读人次超1.25亿;“成都科技”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科技政务微信825条,其中《成都今天开了个大会,连推多个新政》单条阅读量达17161人次;“成都科技”网易号进行互联网直播10场,直播总观看量达100万以上;在成都创交会期间出品的H5《创业易起跑,1个亿小目标不难搞定》,参与者达296366人,曝光量超过178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成都科技、“成都科技”微信公众号、手机报、成都科技传媒服务平台2.0的日趋完善、成熟,“成都科技”头条号网易号等新平台不断开发,“成都科技”新媒体矩阵渗透进了成都创新生态链的各个环节。其快捷的资讯、生动的报道、权威的解读,逐渐成为创新创业者获取成都“双创”政策与资讯的第一选择。

    微博粉丝数达326818人的“成都科技”官微平台,主要突出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政策的新闻话题策划,发布创新动态及通知公告,解读回复最新科技政策等,去年以来,该平台全年共发布微博8977条,产生互动95866次,回复网友诉求问题832条。

    “敲黑板”“划重点”,是“成都科技”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大亮点。该平台自2015年运行以来,多次围绕成都重要科技政策,推出图文并茂、精炼精彩的深度解读。同时,针对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等关键节点,还连锁式推出预热、追踪、持续报道,形成快速及时、全景式的宣传覆盖,并以专题报道、视频信息等多种形式增强粉丝互动性,其中去年新制作的《菁蓉之星》系列短片,播出总量就超400万人次。

    在“成都科技”手机报平台,则重点强调专业性,围绕科技、创新创业热点工作,采编外地先进经验、国家部委最新政策、本地重要动态,不仅每周发送“成都科技快报”,去年成都创交会期间平台还推出了“手机报专刊”。

    此外,在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当前,“成都科技”政务新媒体平台还注重发挥不同平台特色优势,不断实现新媒体的全平台运营。去年,“成都科技”新开通政务一点号、搜狐号、企鹅号,与成都科技微博、微信、手机报、头条号、网易号,逐步形成了成都科技新媒体矩阵,其中网易号全年直播10余场,日常直播观看量均为10万人次以上。

    去年以来,“成都科技”就被评为2017年度最具互动力政务网易号,在2017腾讯区域影响力四川评选中获“政务新媒体飞跃奖”。

    科技政务宣传服务:线上线下多点贯通

    提升科技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不仅是简单的“互联网+”,更需要多渠道、多形式的组合拳,帮助创业者实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去年11月1日,“成都科技服务”微信公众号项目申报微信咨询服务正式上线。作为面向在蓉科研人员、科技企业、创业者的“掌上”服务号,“成都科技服务”开设了微服务、微科技、微互动等主要版块。其中,推出项目申报微信咨询服务,科技企业可通过手机快速申报成都市科技项目、查询项目申报状态、线上咨询申报疑问。

    在“成都科技服务”的“微服务”版块,开设了我要申报、状态查询、结果公示、申报常见问题等。其中点击“微服务”,可直达成都市科技项目申报系统,申报2018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状态查询”则可直接了解项目申报进度;系统还在“常见问题”版块总结了8大类、30余种申报常见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此外,“微科技”版块设置了科技政策、通知公告、申报指南、申报流程等,包含了科技政策权威发布、“双创”热点动态信息,及项目申报的信息资讯服务等。而“微互动”的互动交流版块则可以直接与后台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申报、科技政策咨询的互动交流。

    提升科技政务服务能力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既要不断拓展“互联网”“移动平台”等多种服务的“加法”,更要做好“线下”优化服务的“乘法”,真正做到审批更简、服务更优。

    去年5月,为进一步整合政府“双创”资源,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政务服务,成都市创新创业“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动运营。大厅设创新创业总咨询台,主要协调“双创”大厅各窗口业务办理、督办以及大厅相关政策咨询解答、引导工作;设创新服务区,涉及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学技术奖申报、科技成果登记三个服务窗口,共有创新政策28条;设创业服务区,涉及产业政策窗口和大学生创业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咨询及业务办理,共有创业政策99条,第一、二、三产业规划载体(包括国家孵化器、省级孵化器、市级孵化器)近200个;设配套服务区,涉及工商企业登记政策、财政资金政策、税务政策、企业服务、信贷政策及法律服务等各类咨询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企业登记变更、税务优惠政策、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企业纠纷等各类咨询服务,共有创新创业政策90条。通过科技政务线上线下多点贯通,不仅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也使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公开透明,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科技支撑。

    知识产权宣传服务:“智慧”助力产业发展

    “软件著作权证书不到15天就送到企业手中,节约时间成本40%以上。”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菁蓉镇”工作站,成都创世汉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坤不断感慨知识产权宣传服务的“成都效率”。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开发,多媒体展厅设计、施工、系统集成一体化实施的高科技企业。2016年入驻成都菁蓉镇创新产业园区后,企业在运营初期并未完全重视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使产业园区内企业切实做好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服务工作,帮助科技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去年8月,工作站专门设立专项,为成都创世汉沙科技公司提供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宣传服务,并委派专人对企业员工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梳理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要点、现场完成技术交底等开展“一对一”知识产权政策宣传和政务服务,先后帮助企业完成专利申请15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

    这是成都市知识产权政务宣传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诊断方面实行多元合作,在小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物领域开展追踪研究,在可穿戴设备方面需要设备和平台联动……”这是去年,成都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新发布的《精准医学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报告》的内容。其中,不仅分析了精准医学产业政策、市场、区域信息,还根据发展态势、热点技术、创新布局等对相关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针对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布局中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成都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编制完成《成都市专利导航精准医疗产业发展报告》,启动成都增材制造产业专利导航报告编制工作,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热点,编制《成都市专利分析简报》。同时,根据武侯、成华、青白江、都江堰等不同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因产制宜”编印《专利分析快报》《企业竞争情报分析》等,引导新兴产业技术开发及企业产品研发方向,规避侵权风险,提高创新效率。

    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做好知识产权宣传服务工作,中心还对已建成的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7个重点产业专利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工作,为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创业团队开展研发工作提供政策资讯、数据支撑,积极推行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系统,目前共为13家重点企业配置相应服务。

    企业不仅是创新的主体,更是产业功能区和园区发展的核心,为做好产业功能区和园区内重点企业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中心还建立了服务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机制,组织专家团队帮助企业挖掘专利资源,开展专利发展战略研究、专利预警分析等高端服务,提升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仅去年已经服务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