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小草拥有“记忆”本领 草畜上演“博弈竞赛”

    科技日报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马爱平)27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侯向阳团队获悉,该团队研究发现,在长期过度放牧影响下,草原植物所表现出的矮小化特征并不仅仅是依赖于放牧采食和土壤环境改变的一种即时性反应,而且具有一定的“记忆性”,在脱离原始环境的离体室内培养中,放牧植物的后代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矮小化特征。

    植物真能如此智慧?通过分子生态学、表观遗传学等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研究人员初步找到了DNA甲基化修饰等方面的证据,通过相关基因甲基化修饰位点的作用,调控了与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养分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及植物生长发育,将矮化特性传递给植物后代。

    “这一研究进展得益于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生物学否认母代环境对后代可能影响的观点。”侯向阳说。

    那么,长期过度放牧真的彻底改变了后代的生长特性吗?研究人员发现,并非如此。

    侯向阳说,通过几个无性世代的培养,在接连没有放牧刺激的情况下,植物个体特征又恢复了正常,这与DNA去甲基化等生物学机理有关,说明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的个体变化是草原植物长期与草食动物互作中的一种快速适应机制,以达到适应和躲避放牧的目的。

    “小草无知,却知如何与畜共存。当草畜平衡时,二者和谐共生;当牲畜过多时,就悄悄上演一场草与畜的‘博弈竞赛’;等牲畜减下来了,又恢复了正常,继续草与畜和谐共生的美好胜景。”侯向阳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