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反俄大合唱,西方怎会如此整齐?

    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事件持续发酵,并且在英国正在努力“摆脱”欧洲的时候,得到了以欧洲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致响应:英国驱逐俄罗斯23名外交官后,超过20个西方国家纷纷驱逐俄罗斯人员,以支持盟友。

    从3月26日开始,一场紧张激烈的“接力赛”在全世界范围内上演:首先是“近邻”德国、法国、波兰三国,分别驱逐4名俄外交官;捷克、立陶宛紧随其后,各驱逐3人;瑞典、克罗地亚等也各驱逐了1人。最“够意思”的还是在万里之外赶来驰援的澳大利亚,驱逐了2名俄外交官。

    乌克兰前段时间封锁境内俄大选投票点也没能阻挡普京连任,所以这次也就“顺理成章”地驱逐了13名俄罗斯外交官。而美国的“最后一棒”更加“不负众望”——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一口气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和政府官员,并要求被逐人员和家属在7天内离开美国。

    在脱欧事项尚未谈妥、英国与欧盟关系捉摸不定的今天,美欧仍然给足了英国面子,保证西方阵营“枪口一致对外”。西方国家抱着不嫌事大的心态,似乎准备让这扑朔迷离的案件进一步发酵。

    这次欧盟团结地集体发声实属不易。虽然欧盟现在已经纳入了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但这个国家联盟绝不是铁板一块。西欧、北欧、南欧、东欧,各个小团体小圈子的利益并不一致,各国对这种重大外交事件还是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斟酌。

    例如这次的当事方英国,与俄罗斯相隔整个欧陆,主要贸易伙伴是北美及西欧各国。与俄罗斯的联系基本仅限于在伦敦砸重金买下豪宅的俄国寡头,所以可以不顾后果地与俄罗斯撕破脸皮。

    而中东欧国家需要考虑的就比较多了。欧盟头号强国德国就与俄罗斯存在相当大的经贸联系,2016年俄罗斯进口德国的商品约236亿美元。即便是当时的乌克兰东部危机,德国也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反对欧盟对俄罗斯实施过于严厉的制裁。这次参与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它们处在欧盟与俄罗斯边境的前线,经济上也仍旧与俄罗斯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跟进制裁代价不可谓不大。

    为了给鼓起勇气制裁俄罗斯的波罗的海三国鼓劲,英国国防部部长甚至在25日专程出访了爱沙尼亚,强调北约同盟的重要性。欧盟各国的对俄利益存在极大差异,实施统一的对俄外交政策,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英国是地缘政治博弈经验丰富的传统强国,但近年来也是“我大英自有国情在”。欧盟三驾马车已经从“英法德”的顺序变成了“德法英”。

    这当然和英国自身竞争力下降有关,但最重要的外部原因无疑是以德法同盟为核心的欧盟势力越来越强大。尤其是统一后的德国,拥有许多英国无法取得的优势:8000万以上工业化人口、相对完整的制造体系、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而现在的德法联盟,因为法国陷入地中海难民潮的泥潭而失去了平衡。德国成了事实上的欧洲领导者。

    恰逢这个多事之秋,英国出现了双面间谍中毒案,发酵至今,则有可能会形成对德国领导的欧盟的内外夹击。在英国即将失去插手欧盟内部决策的时刻,挑起主张缓和俄欧关系的德国和主张对俄严厉制裁的东欧保守国家之间的矛盾,也许是英国这个老谋深算的棋手早有的打算。

    (如需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