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技术银行理事会理事傅晓岚教授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书面采访时指出:“中国政府制定的创新驱动战略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正确部署。”
傅晓岚教授说,当今世界经济正处在由技术革命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初期,各国都高度关注技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向可持续的、具有包容性的、智慧/数字经济转型。中国制定的创新驱动战略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转型,从投入驱动的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力量是创新和科技进步,因此,中国政府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是正确和有远见的一个部署。
在傅晓岚教授看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中国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的背景下,特别强调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建设制造强国。在这一革命过程当中,人工智能是被普遍认为将带来革命性变革的新技术,大数据也被认为是另一个比黄金、石油更富有价值的重要资源。政府工作报告抓住了革命性重要技术的脉络,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具有丰富大数据资源的优势。在数字时代要充分享受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收益,数字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网络提速降费是向改善数字基础设施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因为后发优势在数字通讯网络硬件的建设上,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她认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措施,同时也抓住了目前制约中国创新能力实现飞跃的两大重要因素:缺乏原创性创新,以及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与创新效率不高。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强化基础研究和完善创新激励,正是针对这两个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的措施。如果能够有效地实施,将对中国创新质量和效率实现大的飞跃起到重要作用。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推动创新驱动,除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重要技术基础设施改进,以及基础研究的提升和创新激励的完善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这需要积极融入国际全球创新体系,通过合作和开放引领或者共同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实现更多的并跑和领跑。
傅晓岚说,新任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答记者问中特别提到科技体制和政策的改革,应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关法律政策服务平台要保证科技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中。这些政策措施都围绕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创新人才,给他们提高动力,为他们提供保障、服务和环境。这抓住了创新的根源。有了科研人员创造力的活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河流和大海。
她还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还需要通过政策和法规引领技术创新朝着建设更加可持续的、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和法律法规,引领创新资金和人力,朝着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科技日报伦敦3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