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充满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而学术研究就是满足好奇心的过程。” |
刘海涛授课现场 |
周一有约
前不久,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基于其旗下的Scopus数据库,统计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同时在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网站发布了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成功上榜。
在此次评选中,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刘海涛再次名列其中。同时,他也成为该校唯一一位“社会科学”类的高被引学者。
所谓高被引学者,简单来说就是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多,在其研究领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作为蝉联四届的高被引学者,刘海涛及其团队在过去五年,发表了28篇被A&HCI检索的文章。
除了高被引学者这个称号,刘海涛还是全世界只有40个成员的国际世界语学院的院士。在计量语言学、语言复杂网络、依存语法等领域,刘海涛团队的相关研究多年来均处于国际前沿,在探索语言世界的舞台上亮起了一盏来自中国的“明灯”。
刘海涛的经历很跨界。他本科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后转型成为语言学博士生导师;曾经当过大型国企青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如今成为了浙大校园的“网红教授”。
在他看来,这些转型都源自内心对知识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充满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而学术研究就是满足好奇心的过程。”刘海涛37年来一直保持着对人类语言旺盛的好奇心、探索欲。“我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学术研究就是探索一切的未知,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说。
除了热爱与好奇心,强烈的时代感也驱使着刘海涛不停向前跑。
“时代发展很快,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探索未知提供了新的可能,学术研究也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学科交叉的趋势改变了原有的研究方式,使用新的研究方式开拓新的学科领地、勇攀学科高峰,这非常重要!”刘海涛反复强调。
在刘海涛看来,语言学是一门探究语言规律的科学,只有掌握了科学共同体认可的方法,并用它找到语言规律,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可。
长此以往,语言学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而大量基于人类真实语言的数据、谨慎科学的分析方法,才是这个时代最有说服力的“法宝”。
“当我们紧跟智能时代,改变研究方式,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问题,找到不一样的路径,也就有了新的思考。”刘海涛说。
刘海涛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学科间的分界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学科疆域会越来越宽广,新技术、新路径和新的研究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大好的时代,不能守着旧的研究方式和思路过一辈子,需要开拓和创新。”他说。
刘海涛所倡导的“多学科+数据密集型”的语言研究方法,在国际上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常在想,我能为解决人类古老的语言问题贡献哪些智慧和方法呢?”刘海涛认为,中国学者要在国际上努力发声,不仅要跟随世界,还要引领世界。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