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我国正处于从“4”到“6”的过渡期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CEO 王小川

    科研人员有话说

    我国IPv6起步较早,1998年,我国学者就已开始进行IPv6研究试验。200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络CERNET2,运营商和包括搜狗在内的主要应用商均开展了部署探索和实践。但是近年来,我国IPv6的部署应用相对落后,正处于IPv4向IPv6的过渡“阵痛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

    其一,运营商因早期申请公有IPv4地址有限,很早便采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将私有地址转换弥补公有IPv4地址的不足,私有地址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对IPv6需求的紧迫性。

    另外,在进行互联网应用时,无论采用IPv4地址还是IPv6地址,用户均体会不到,甚至个别情况下,IPv4和IPv6双栈共存还会降低用户体验。如此,对用户体验提升无正面影响,还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改造维护,导致运营商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提供IPv6内容的应用商也没有开发产品的动力。

    要想顺利渡过“阵痛期”,运营商应切实按照《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要求,落实新增网络用户停止提供NAT服务,将互联网用户引导至IPv6,应用商配合提供IPv6业务。国家应充分考虑到运营商和应用商在推进IPv6部署中的实际困难,对积极配合部署的企业给予补助或者税收优惠,激发改造动力。(本报记者陈瑜采访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