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外交迈向新时代⑩
“中乌优势互补,双方强强联合,将会推动两国科技合作朝着共同研发、共同应用、共同推广的‘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中乌制造’‘中乌创造’,提升中乌科技合作品质。”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谈到十九大后中乌两国科技合作的前景,我驻乌克兰大使馆科技处参赞张明充满信心。
张明参赞表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中乌两国科技合作互补性很强。乌克兰科研底蕴深厚,高素质人才队伍庞大,而我国资金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未来中乌科技创新合作将会大有可为。
双方着眼于可持续合作发展
近年来,中乌双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交流密切,双方着眼于可持续合作发展,着力于合作项目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乌克兰政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希望充分发挥乌克兰科技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双方产业集群合作;借鉴中国高新技术园区管理和建设经验,依托乌现有的创新孵化器、技术园、科学园,打造中乌科技创新合作的新平台。
张明参赞表示,目前,中乌两国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船舶、海洋、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进行了科技政策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相关领域技术需求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双方合作正由传统的单一项目合作逐步转向开展联合研发、共同掌握高新技术、共建高新技术企业和联合研发中心。仅2017年1月至9月,双方科研单位在华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合作项目5项。
人文与产学研交流提升合作
随着中乌双方科技交流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中乌两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人文交流不断深入,通过联合培养人才、举办科技论坛、企业交流打造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青年科学家交流,增进科技共识与协作,全面提升科技合作水平。
张明参赞强调,2017年11月,“中国—乌克兰科技创新展”在基辅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这是中乌建交2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双边活动,也是十九大后中乌科技合作的新亮点。中方共有67家科研单位机构、企业携112个科技项目参展。中国重大科技成果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在乌克兰人民面前呈现,受到了乌克兰各界高度评价,本次展览为中乌两国科技合作搭建了良好互动平台,有效推动两国科技创新领域务实合作。
按报告要求用好国际科技资源
关于践行十九大报告精神发挥岗位科技外交优势问题,张明参赞认为,重点在于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帮助中乌科研院所和机构、地方政府及企业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帮助国内相关机构了解乌克兰的科技政策、科技资源、创新环境、合作需求以及技术转移和产业发展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
张明参赞最后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承这一新发展理念,结合中乌科技合作实际,我们将不断巩固中乌科技合作已有成果,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科技合作领域中的人文交流,使中乌科技合作可持续发展。”(科技日报基辅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