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岁朝清供图》 |
岁时记
岁朝清供图是文人画中常见的一种题材。岁朝,出自《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后来唐颜师古注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也就是农历初一;清供,是室内摆放的一些观赏物件,大抵不过盆景、插花、时令水果、金石古玩之类,看似不起眼,却可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别有一番气息。岁朝清供图,即过年时画上一幅清雅的画,增添节日气氛罢了。
春节历来是中国人心目中分量最重的节日。《燕京岁时记》载,“每逢初一,必于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岁朝清供图的源起,也来自于焚香接神、供奉佛祖,挂在厅堂之上,以迎福纳祥,愈发显得喜气倍增。
记得小时候,每个元旦的早晨,爷爷都会在家里开一次笔——据说这习俗来源于雍正皇帝——写几个字,也勾勒涂抹几张画,便是清供图了。内容无非是“祖德宗功”下面供桌上的几棵白菜,或是后院里歪歪扭扭的几株梅花。白菜,代表着“百财”,梅花总是比实际枝头要高,这叫做喜上“眉”梢。恰如汪曾祺先生所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总让我有恍如昨世之感。
要说清供图被发扬光大,世人所接受,恐怕离不开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本来大年初一,紫禁城里也只是在冬暖阁举行开笔仪式,写一幅“天下太平”或“风调雨顺”,捧起杯子喝上一口屠苏酒,象征着金瓯永固也就算完。不过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画《清供图》,在故宫博物院里,光乾隆自己的清供图便藏有几十幅之多,足见他对于清供图的热爱。不但开笔之后自己画,乾隆还要群臣一起画,再来一个品评鉴赏会,岁朝清供图才开始广为流传。
清供图构图简单,常见的题材却很多,不过大抵如白菜、梅花一般,取其寓意中的吉祥话儿。如柿子必成双入对地出现,因为“柿柿如意”;还有勾画出一只蝙蝠的,这唤作“福在眼前”;博古的画瓶和如意也是好搭档,这是“平安如意”;最有趣的是民国年间的一位画家,几笔墨马,上面坐一只猴子,寓意“马上封侯”,也颇受人欢迎。
倘以画家论,海上画派、扬州画派都出现过不少岁朝清供图的好手,这与地区经济活动频繁,人文底蕴浓郁密不可分。任伯年酷爱画清供图,画中颜色清净淡雅,风格上兼工带写,别出机杼而又明快流畅,在花鸟上开天辟地般的成就,也有清供图的一份功劳。吴昌硕作为画坛泰斗,几乎每逢过年都要画上几幅,赠送给好友、弟子,他的清供图绝少用牡丹,嫌其俗艳,更乐于写梅花来凸显文人品格。北方画家中,齐白石也爱画岁朝清供,虽然在技巧上无法与前两位争短长,但胜在以俗物入画,水壶海碗无不可画,看起来亲切可爱。
翻回头说,也许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朝人是最喜欢岁朝清供图的。黄景仁诗中说“妻梅谩语如可凭,清供家山问谁录”,又有“不令俗物扰清供,只除哦诗一事无”,足见清供早已脱离了单纯的祈福吉祥、说几句吉利话的寓意,转而变成文人一种人格的自觉了。
这一点,在《红楼梦》里也有明证。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记,贾母携诸女眷游园,来至薛宝钗房中,“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裘褥也十分朴素。”虽然是为了映衬薛宝钗的“素净”,却也反映了文人对于手边清玩陈设的寄托,这时的岁朝清供,又脱离了热闹喜庆、寓意吉祥,融入文人画的大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