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1月29日,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发起并邀请了中关村近百位企业家及企业代表,来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参观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十八大”以来创新成果展,一改企业家们认为中科院就是“象牙塔里度春秋”的传统印象,让他们意识到中科院的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间存在着某种契机。
同日,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科控股)牵头发起成立“中国科学院上市企业联盟”(下称上市企业联盟)。这是国科系上市企业在全院层面的首次结盟,他们身处我国科技研发和市场资本的桥接地带,未来将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三链”联动上形成新的创新力量。
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8万亿元
作为老科学院人,柳传志看了中科院创新成果展后深有感触:“大家一心希望国家富强,强的标志就是科技强、创新强。”
柳传志还在中科院计算所时,“757计算机”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体积大概有中科院文献所的报告厅两倍大,但实际能力还顶不上一台PC机。
柳传志说:“当我第一次看见PC机的时候,两个眼睛都直了,这种差距真的没法想象。1984年,中科院一年的科研经费不到8亿元,‘既上不了天也入不了地’,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中科院的科研成果让人们看到我国的科研实力正在全方位逼近世界先进水平。”
“从上天到入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到民生,中科院累累硕果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国家科技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我们‘从富向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创新自信。”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说的这段话,点出了中科院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责任的同时,已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提供科技支撑、部署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的中流砥柱。
据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介绍,“十八大”以来,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7万亿元、利税2289亿元;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1.7万亿元,上缴税金450多亿元。
到“十三五”末,中科院依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旗下企业,将带动相关企业新增超过4.8万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孵化“双创”企业5000家;为不低于2万家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5年间专利实施超过1万件,有效专利5年实施率达到20%。
“三链”联动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
当年,以柳传志为代表的一批中科院的科技人员,率先走出院所和高校的围墙,开启了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探索。早年间,以“两通两海”(四通、信通、科海、京海)为代表的中关村成功民营科技企业,背后也都和中科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科技体制改革等于把科学家逼到了市场上,让科学家认识到院墙之外还有‘市场’大天地。”邓麦村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但是,科学家未必都能成为企业家。”
基于“让科学家专心科研,把经营问题留给更擅长的企业家”的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中科院推进企业改制到现在,只有国科控股是中科院全资企业,其他800多家中科院院所投资的企业里,中科院股权均不高于35%。
“中科院使命在身,不会和社会企业抢饭吃。”邓麦村说,“但是,我们希望企业从研发阶段直接介入,以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
为此,针对不同行业,中科院已成立11家“联盟”,各联盟运作模式虽有不同,但和那些企业定位或业务重合的企业组成的联盟“玩法”不同。
据邓麦村介绍,中科院旗下联盟采取企业牵头组织研发,联合上下游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到研究所找成果,使研发工作直接面向需求,比研究所出成果后再去转化效率高得多。
邓麦村说:“原来大家更多强调的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结合,现在我们又加了一个和资本链的对接,希望形成‘三链’联动。”
邓麦村表示,如今,中科院院所投资企业中,已有联想控股、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等26家院所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中科院成立上市企业联盟的目的就是希望进一步强化这些上市企业的集群优势、品牌优势,凝聚和放大“中科院上市方阵”的力量,促进“三链”联动,加快将优秀科研成果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