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李 艳
自2017年12月中旬以来,高校校长、书记换人这事成了教育界最频繁出现的新闻。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经历了校长或书记的调整。就在1月3日最新公布的两例任命: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宗益升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曹雪涛升任南开大学校长,也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于是,许多人忍不住问,最近这么多学校换“帅”是为啥?就连知乎上都不断有提问帖冒出来,连格式都特别整齐划一。“如何看待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出任四川大学校长?”“如何看待曹雪涛任南开大学校长?”……
这一系列的调整与任命主要在老牌的985高校以及新晋的“双一流”高校中进行,有理由相信,这些新的人事安排是为了让各个学校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加速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任校长吴普特在任命会上就专门表达了自己对于学校建设“双一流”的思考。他说,“在这次‘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我校被列入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说明我们的办学实力、学科贡献与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双一流’建设的预期目标,唯有凝心聚力,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拿出实招,奋起直追,使追赶超越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常态。”
吴普特的这番话是他对于自身使命的解读,也可视作此次密集换帅的目标——这些新任校长们肩负的是完成所在学校在“双一流”建设和发展中的独特使命。
从各高校新任命的校长或书记的个人简历来看,新任校长或书记基本都是“60后”,相对前任,他们大多更加年轻。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大多在专业上成绩斐然,是各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专业才干和学识受业内认可。像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和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都是两院院士。南开大学的新任校长曹雪涛在他所在的医药领域一直有“履历逆天”的称号。
从成长背景来看,接任者中既有像吴普特和邵新宇这样的“本土派”,也有曹雪涛、李言荣这样的“空降派”。不难看出他们具有一些共同属性。比如过去都有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经历,并在群众中积累了较好的口碑。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的邵新宇本身就是华中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任管理职务,并且在制造装备数字化方面成绩突出。而李言荣此前一直担任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任职期间推动成电在教学科研上进行多项改革,他离开后甚至不少成电师生在网络上为母校痛失人才“鸣不平”。
“双一流”的建设向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在看来“帅”已到位,下一步“仗”怎么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