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法领导人密切互动将对推进中法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带来新的契机。法国科技工作者如何看待中法科技合作?中法合作又如何影响世界?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国际著名生态生理学家、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伊冯·勒·马霍。
中法科技合作日渐紧密
在谈及中法科技合作的现状与未来时,马霍介绍,他本人已经与中国科学家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马霍加入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组长领导的一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共同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问题。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际动物学会主办的英文双月刊《整合动物学》(Integrative Zoology)编委,并与张知彬教授共同担任国际动物学会执委会成员。
马霍表示,推动中法科技合作已成为他的一项重要优先工作,中法两国的科技工作者加强联系并开展更密切合作对于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马霍教授还担任法中高级人才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每年都要到中国出差访问至少一次。中法科学家之间正在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未来进一步拓展中法科技合作的重要基础。
应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合作
马霍表示,一项卓越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应用和产业化得益于此前坚实的研究基础,如果没有前期坚实的基础研究就很难产生重大的技术革新,而这些技术革新又是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马霍认为,中国已进入到由创新驱动未来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中法在基础领域拓展合作对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也能获得中长期收益。
在马霍看来,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基础研究又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而基础科学取得进步的发动机在于好奇心。科学普及工作能够激发大众科学探索好奇心,马霍长期致力于参与各项科普工作当中,包括作为纪录片《严密监视下的企鹅》的作者,担任《迁徙的鸟》《海洋》《企鹅群里有特务》《地球四季》等科学纪录片的科学顾问。
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谈及自己所从事的生态科学,马霍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和相关立场表示忧虑,同时也认为中国和法国组成的“两驾马车”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包括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而导致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的主因并不是气候变化,95%已经证实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是由人类行为所致,包括过度开采矿藏、污染、自然环境摧毁、城市化和耕地面积减少等等。
马霍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当中,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挑战要高于其他国家,但他相信,中法开展科技合作能够在中国和全球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