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园园
“中国已经可以把从1到10,从10到100这种放大性的工作做好,需要更多从0到1的原创。”1月8日,美国华裔科学家、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张首晟是凝聚态理论物理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多年来,张首晟积极参与和中国科研院所的合作,使我国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最先进思想对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发展。
为原创性研究营造良好环境
“我的总体感受是,中国的科研越来越走向国际前沿。”
张首晟告诉记者,他在2009年回到中国。这些年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十分成功,比如发现了三维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17年7月,张首晟与其他几位华人科学家宣布发现马约拉那费米子,并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张首晟介绍,“天使粒子”将有助于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他透露,目前正在规划在该领域与国内高校进行更深入合作。
未来更多原创性研究,张首晟对年轻一代科学家寄予厚望。
“希望他们不要只是跟风,什么热门就做什么,而是学会独立判断,真正用好奇心来驱动科学研究。”张首晟认为,好奇心驱动是做原创性工作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张首晟说,要想催生出原创性研究,需要从教育模式和科研机制等方面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他发现,很多中国人把科研理解为“攻关”。但“攻关”是有目标的,真正原创性的工作,很多时候没有目标。
“应该允许科研计划根据进展进行调整,甚至跟原来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张首晟说。
张首晟介绍,美国有不同科研经费支持机构,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等。其中前两者都允许对科研计划进行修改,有时甚至允许科研人员重新调整研究方向。
科研与投资的共性是当老师
除了凝聚态物理学家,张首晟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风险投资人。
2013年张首晟与学生联合创立丹华资本,他现任丹华资本的创始董事长。“丹华资本的初衷是打通两个桥梁。一是把前沿科技和投资结合在一起,二是把中国和美国结合在一起。”张首晟说。
张首晟认为,对前沿科技的投资非常重要,但是社会上懂前沿科技和懂投资的人往往是分开的:做科研的大多沉浸在象牙塔中,不了解投资;做投资的大多是商科背景,对前沿科技不了解。
“科学家的身份对做风险投资非常有帮助。”张首晟告诉记者,物理学的思维模式是把任何事物都解剖到原子层次,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且做科研需要在非常杂乱的情况下,看到清晰的研究路径。他认为,做风险投资也需要借助科学家的思维模式,用独特的眼光看清未来前景。
张首晟认为,无论是做科学家,还是做风险投资人,其共性是做一个好老师,因为两者都需要带团队。
“我经常说,CEO的全称应该是Chief Education Officer(首席教育官)。也就是把原创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教给团队成员,这样工作会具有很好的可拓展性。”张首晟说。
张首晟告诉记者,在美国高校,既做教授又做投资的人并不多,但是既做教授又创业的人很多。“斯坦福大学允许高校教授创业,提供了非常宽松的氛围。”
(科技日报北京1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