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湖南省召开科技奖励暨创新奖励大会,科研人员观看获奖项目展板。 |
2017年10月23日,全球首条智轨列车示范线试运行。 |
1 出台科研经费管理新二十条
2017年4月,湖南省印发《关于完善省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二十条》)。该科技新政的落地,意味着湖南省的科研人员,有望在经费使用上获得“松绑+激励”。
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近年来备受诟病。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困扰了科技创新。《二十条》则着力探索该问题的解决,其中不乏亮点。如在科研项目经费开支中,全国知名专家、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等人员的专家咨询费、通信咨询费可适当高于全国同类平均水平;取消绩效支出在间接费用中的比例限制;改进结余资金处理方式;横向经费可实现自主规范管理等。《二十条》还深度结合考虑了湖南省实际,做了经费管理使用的微调。
2 长株潭国家自创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2017年4月,湖南发布《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根据计划,3年后,自创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拟达20件,年均增长15%,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度年均增长3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3%;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8万亿;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同时,计划拟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军民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等四大示范工程,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5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搭建科技公共服务等五大平台。
3 首次颁发创新奖
2017年5月,湖南召开科技奖励暨创新奖励大会,首次颁发创新奖,奖励近年来在全省科技、产品、文化、管理四大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39个项目获得首届创新奖。205个项目(团队)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进步奖首次增设创新团队类别,“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夺得头彩。同时,评选了第十届“湖南光召科技奖”。谭蔚泓、冯江华、李夕兵、刘少军4位科技工作者获殊荣。
4 建立常态化“科技+”协同创新机制
2017年6月,湖南省科技厅和省卫生计生委签订《联合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建立全新常态化运行的科卫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进全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这是该省继“科技+教育”后,又一“科技+”协同创新行动。
根据协议,2017年湖南将重点实施七大协同创新工作。包括联合设立“湖南省科卫联合基金”,支持医卫机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组建10大创新平台,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疾病诊疗研究和应用协同网络;吸引1000—1500万元社会资金参与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在重大疾病防控等十大重点领域,布局实施400个科技创新项目等。
5 发布“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
2017年12月,“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根据计划,到2020年,湖南拟计划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1092亿元,占GDP比重达2.5%。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地方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据今年公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湖南省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5%,居全国第15位。要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研发投入1%的增长,湖南给出了该目标的“数字分解”: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占“大头”,拟引导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2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85%;拟计划高校研发经费投入87亿元、科研院所投入66亿元、其他单位投入11亿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