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作家张一一因百度百科始终不收录自己出版的18部书籍作品,将百度百科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315万元,并呼吁百度创始人重视用户体验。
在网上搜索一下不难发现,该作家起诉百度百科并非首次。2011年,他因损害名誉权为由状告百度百科,只不过上一次是因为对方“说得太多”,这一次是因为“说得太少”。
其实,百度百科已经一再提高词条审核的标准,力争改善自身在社会舆论中的形象了。但无论收录与否,类似的百科全书类产品却总会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有心怀不轨之辈上传大量过誉、虚假甚至欺骗性的信息,搅乱了知识这池清水,也让平台陷入是非之中;另一方面,许多陷入争议、纠纷的公众人物,却很容易成为网络暴力宣泄的对象。
近年来,如知乎、百度百科等互联网知识聚集类的产品非常火爆。如何处理好搜集来的知识,避免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的尴尬境遇,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无论这类产品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说,经过多年积累,它们都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这些写在网络上的知识百科全书,要把自身的内容建设上升到历史高度,以历史学的视角、学术规范来对内容进行考量。
历史是人类社会经验的主要来源。司马迁写史记曾“西至崆峒,北至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清代编纂《四库全书》,动用国家机器搜罗天下群书,因为客观、一手的材料是历史最生动、最直观的来源。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代的历史必然随着工具的演进而留存在网络上。去粗取精,披沙沥金不但是记录当代历史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即便从商业上讲,一个颠倒黑白、泥沙俱下的“百科全书”,也会很快被人们唾弃、被历史淘汰。因此,类似的产品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站上历史的高度,公正、客观的记录下已经发生的事实,将评论、赞誉、诋毁的工作留给后人评说。
说回到本案。不论双方曾有何种龃龉,作为公开的互联网产品,只要该作家提供的证据属实——作品由正规合法的出版社出版、权威新闻媒体报道,符合百度百科公开的词条审核规定,网站就应该予以收录。因为只有客观、公正的记录下事实,为历史提供真实的素材,方不负百科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