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现在国内圣诞节比春节过得还热闹,这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吕玉波在近日举办的国际健康产业论坛上呼吁,应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以市场的力量推动健康产业,尤其是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领域,让老百姓更多受益。
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周期远短于其他国家。“今后年轻一代面临的已经不是‘421’,而是‘821’。”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健康管理研究的杨志敏深有感触地表示,伴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四世同堂家庭的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当我们老了,要靠社会服务体系。”
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4。国家卫计委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老年人60岁后余寿中有60%—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因此,老龄社会对医疗、护理、康复、照护的需求增加。
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养生保健机构,使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技术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其他养生保健方法及产品进行健康干预。
养老功能与医疗保健功能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日常照料,促进老年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同时可减少老人医疗费用及占床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杨志敏说,“我们医院附近的两家老人院都很火,中医药在治疗老年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内服外用,手段多样。”
广东省中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成立了广东首个医养结合研究院,研发中医药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包;同时开展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及基本理论、服务模式、服务评估标准和政策制度设计等研究;并尝试开设广东首个医养结合门诊,设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成立居家上门服务团队等。
经过一年多的创新探索,杨志敏团队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功能不全:当前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功能主要由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承担,但由于这两个机构本来就已经承担了多项家庭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因而缺乏人力和技术深入开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统一标准,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人员不足等,是来自政府、学界、医疗机构、社会资本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其中服务费用支付存在困难是呼声最高的。
杨志敏提出,“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居家养老模式,利用医疗机构的技术、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团队服务,与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是对当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功能不全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真正实现医养结合。
香港晨曦居家健康服务中心创办人曹圣玉和日本美邸养老服务公司大中华区运营总监和手明分享了香港和国外一些养老先行国家的经验,他们认为,发挥医疗机构的品牌效应和专业技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管理,可有效降低人才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同时,可提高管理效率,解决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必需的人才、资金和经营三大难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杨志敏建议,政府将中医药特色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纳入居民医保支付范围,把相关服务机构设立为长期护理险定点机构,给予政策扶持,从而建立“医保或财政资金引导—个人自费购买—长期护理险—商业保险补充支付”的支付体系,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