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献词
一圈年轮的距离,不过是两篇新年献词的间隙。又到岁末年终,这是《科技日报》和你在2017年的最后一次见面。
一起走过的2017,我们共同经历了数不清的大事。
科技奖励制度“变脸瘦身”,“放管服”改革激活创新原动力,科技之光照亮“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的触角向基层延伸……一系列政策红包激发出创新热情,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而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一起走过的2017,中国科技领域的好消息层出不穷。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巡天一年,实现了全球首次星地双向量子通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昂首冲入云霄,完成了首次远距离转场飞行;FAST发现了9颗脉冲星,“中国天眼”初露峥嵘;可燃冰在南海试采成功,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改变;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运行逾百秒,中国“小太阳”创造了世界纪录……一张张优秀的答卷,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更加骄傲、更加自豪。
中国科技正带着满满信心和澎湃动力向前奔跑,但奔跑中,我们也更加清醒更加理性。
一起走过的2017,世界科技前沿的进展震撼人心。
人类首次“看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宇宙的“盖头”正一点点被掀了起来;IBM制成了5纳米芯片,挽救了濒危的摩尔定律,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和5G网络铺路;CRISPR2.0可实现“点对点”打击基因突变,将催生人类遗传疾病的新疗法……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加深远更加细致。站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洪流中,我们看到,在GDP的高歌猛进背后,在令人目眩的统计数据之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严重依赖资金的高投入、能源的高消耗,很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我们看到,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八成来自美国;我们看到,在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学中,美国占据了75所,英国占据了32所,我们还没有1所;我们看到,我国的一些大科学项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尽如人意,有些领域还是空白……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将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的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更加倚重科技的发展。我们必须站高、看远、想深、谋实,增强紧迫感、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开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未来。
从国际到国内,从科技发展、经济模式到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然而万花筒再旋转,也有一个坚固稳定的内核,它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光芒: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而不断创新,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五千年文明传承,历史的接力棒已在我们手中。能够成为第一生产力的驱动者,不是因为我们身居高位,不是因为我们资金丰足,不是因为我们聪明绝顶,而是因为我们把握了机会。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有责任把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2018的大幕即将开启,这是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伟大复兴的协奏曲进行到华彩乐章,庙堂江湖、塞北江南正在朗声合唱,不是齐唱,而是每个人都唱好自己的声部,每个人都绽放自己的能量。
当新年的阳光遍洒大地,《科技日报》将与你一起,不惧不忧,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