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胶囊胃镜机器人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亮相 |
当新技术打开新的局面后,吉朋松思考更多的是延伸服务:如何通过技术彻底实现全民胃癌的早期筛查,惠及广大百姓乃至全世界人民?抱有类似想法的还有联影,即试图破局国内及广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的窘境。而这些问题,是以往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无法回答的。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楼敬伟的答案是:“数字科技与生物科技融合产生的精准医学革命,其影响力将远超以BAT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推动我们进入新医学时代。”而这,也正是张江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由制造业向技术服务和健康服务的第三产业扩张,即涵盖高端医疗设备、精准医疗、智能健康穿戴等领域的健康经济。
精准医学本质上就是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融合的产物,其中,大数据的采集积累是基础。宝藤的策略是跟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用“铁打的营盘”打下宝藤发展的基石。9年多来,宝藤与国内的三甲医院签约建成了逾110家联合分子医学中心,在推进中的还有100多家。这些分子医学中心建成后,宝藤将拥有覆盖面广的医院内实验室网络,为医学大数据的采集提供可靠来源。
当医疗大数据成为宝藤的核心竞争力后,数据的大规模分析挖掘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精准医学的关键热点第一是大数据;第二是人工智能;第三是两者融合形成的颠覆性智能医学。”
2013年,宝藤投资1500万元与复旦大学联合建立了复旦张江临床基因组学联合研究中心;2014年又自筹7000万元参与张江国家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设立分子医学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参与承担了多个国家“863”重大专项和精准医学重大专项的研究任务,晋级为精准医学领域的国家队;“未来,宝藤还会在张江建立医学大数据中心。”
平台和生态成了宝藤的核心价值。当视野从上海转向整个“一带一路”区域时,楼敬伟发现,宝藤的智能医疗大数据平台还有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针对医疗事业相对落后的中亚和西亚地区,宝藤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共享平台的专家资源和大数据,做成“医疗云”的模式,当地医生只需在系统里输入病人症状,就可以实现辅助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另一方面,输出生物医药的创新模式,帮助当地生物医药高科技园区整合当地的医疗资源,同时组织当地医生来中国交流,为其培养学科带头人和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当地医疗产业的造血功能,实现技术和文化输出。
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不只是宝藤的核心优势,也是张江整个大健康行业的趋势。安翰和联影也在积极自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为分级诊疗布局提供新的思路和支撑。
据了解,张江示范区和安翰正在筹建上海张江消化道临床医学大数据中心。吉朋松说,未来项目立足点是未来几千万到上亿的检查量,数据的产生对将来疾病的防控意义重大。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将为数据应用和科研的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在消化道层面做出一个模板和示范。此外,不久前,IBM和安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人工智能在消化道疾病的早筛应用。
安翰提出参考“银行系统ATM机布点”的模式,打造“磁控胶囊胃肠镜第三方图像采集中心”。实现第三方图像采集中心的覆盖区域从点拓展到面,再通过云平台的大数据搜集和调配,人工智能辅助专家阅片诊断,实现了胃镜检查的异地诊断和智能化辅助阅片,为实现分级诊疗及广泛区域和广大人群的消化道疾病诊断和筛查提供了解决方案。
当这一思路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安翰云医疗平台与国际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可以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动态共享与重构,打造“一带一路”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对医疗资源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输出的合作过程中,让世界了解中国,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联影与华为携手,计划打造一片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联影智慧医疗云”。依托于这片云的联影U+分级诊疗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医疗设备、软件、大数据、医疗云、医生资源等,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向上连通省市级三甲医院,向下辐射社区乡镇卫生院。此外,今年11月,联影投资3亿成立人工智能子公司,利用“数据+落地场景”的核心优势,实现对医学影像、病理图像、基因、临床等多源医疗大数据的综合采集,建立多源数据算法库,为个性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依托联影智慧医疗云,还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于云端的医联体、远程诊疗、智能诊断、远程培训等一系列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越是医疗资源不足、人力匮乏,越是需要更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当地对设备操作以及诊断‘简便、高效’的需求。我相信,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联影智慧医疗云相结合,将能有效解决当地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缪宏说。
针对以色列及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国内的医疗样本和市场优势,聚焦和对接海外创新团队,帮助它们打造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为国内整合导入全球先进的技术创新资源。
“近几年国内精准医疗产业投资很热,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企业,遗憾的是多数都在为老外打工,设备和耗材是国外的。靶点是国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大多也是国外的。”在楼敬伟看来,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要实现弯道超车,绝不能仅仅在现有产业领域跟跑,在技术升级换代的智能医疗产业更有希望!“数字科技和医疗的融合,以及在‘一带一路’地区的推广应用,正是中国的机会。”楼敬伟坚定地说。
“国内生物技术和欧美还有差距,但优势是疾病资源丰富、市场巨大!”楼敬伟坚信,在数字科技和医疗产业融合的背景和机遇下,海外的先进技术和国内网络相结合,一定会诞生超一流的医疗科技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