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晔 通讯员 杨树红 王 俊
近日,位于泰州医药高新区的江苏亚盛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研发的抗肿瘤1类新药APG-1252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批准。至此,该公司已拥有10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原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泰州市科技局负责人认为,专利申请呈现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才是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参考指标和积极信号。
2017年初,泰州出台《泰州市发明专利“深耕”行动方案(2017—2020)》,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跃升,企事业单位专利布局、专利运营能力显著增强,专利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争先进位
知识产权是联结创新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2013年9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泰州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以促进经济建设和支撑产业高端发展为目的,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完成了各项试点示范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力地支撑了泰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示范城市建设期间,泰州市先后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中心,第一家中国医药城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打造“中美知识产权第三方服务平台”,建立了长三角地区首家地级市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泰科易”平台和地区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中国·泰州专利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全省第一个“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创新型城市”省市合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机制。
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有力:全市专利授权量124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39件,同比增长47.87%,增幅位列全省第2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43件,位次比2015年前移1位,列全省设区市第7位;新增注册商标2800余件,新获得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3件;新增16个项目列入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知识产权创造量质同步提升
近年来,泰州市科技部门针对发明专利拥有量相对偏少的问题,深入实施“发明专利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以专利计划项目为抓手,引导企业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资助缴费维持的发明专利和引进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奖励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发明专利大户。基本保证授权发明专利都能享受资助或奖励。共组织市区303个国内发明专利和62个国(境)外发明专利申报省级专利资助专项资金,获资助540.6万元。
二是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在全市重点企业中实施;制定企业贯标激励政策,对符合标准企业给予奖励。
三是培育高价值专利。全面推进创新机构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建立知识产权工程师与研发工程师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制定高价值专利评价办法,建立高价值专利评价平台,建立健全以价值为导向的专利创造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四是推进高校专利创造工作,鼓励将发明专利拥有情况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深入高校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培训,组织人员参加专利挖掘和布局培训,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合作,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
五是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推动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的企业。
深耕发明专利形成知识产权“矩阵”
今年以来,泰州实施发明专利“深耕”行动,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跃升,企事业单位专利布局、专利运营能力显著增强,专利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以上,比2016年增长4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拥有实现全覆盖。
泰州市各级科技部门组建发明专利“深耕”队伍,采取专家诊断、中介托管、审查员实践等活动方式和分片包干、定点挖掘、区域协作等形式,大力创造高价值专利。
一是构建产业专利集群。通过实施产业专利导航,开展产业专利预警分析,加强产业专利监测,组织企业家知识产权沙龙等举措,引导集聚区企业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研发热点和技术空白点等进行专利布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避免重复研发,规避侵权风险。
二是打造园区专利引擎。泰州市通过建立完善园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促进审查资源与创新资源有效对接,加强知识产权评议等举措,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园区把知识产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园区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实施企业专利战略。泰州市不断优化企业专利布局,促进代理机构与企业深度融合,培育专利密集型企业,推动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创新前端充分对接、过程紧密结合、后续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有资质、信誉好的专利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建立专利托管关系。使得科技创新资源得到了有效聚集,企业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四是促进高校专利倍增。通过推动联合攻关,促进专利运营,激发创新活力等举措,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