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在开展创新活动 |
将新闻进行到底
编者按 一方是渴望技术和人才去实现复兴梦的“大城”,另一方是培养人才不断创新的“大学”。是同城异梦,还是同城共振?有人说,读一所大学,爱上一座城。如果对自己所在城市发展都漠不关心,又何谈关心天下。武汉理工大学与“大城”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值得我们赞赏、思考和借鉴。
11月28日,武汉市第五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武汉理工大学专场对接活动举行。现场签约项目共46项,签约金额81.76亿元,在已举办的五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签约总金额最高。而在此前举办的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中,武汉理工大学也以2607亿元的签约额名列单场签约第一。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称赞武汉理工大学在两项活动中举起了大旗、作出了示范、走在了前列。
大学与大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始终把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竭力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创新源头
武汉理工大学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并与美国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一批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大力开展原创性研究。
同时学校着力优化科研基地、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以海内外院士为主的29名战略科学家的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投身科研、追求创新。
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为科技成果转化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2016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居全国高校前列。涉及国防安全的一些关键技术,涉及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航运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8月,一个全新的独立机构“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在武汉理工大学诞生。这一在全国高校中的率先之举,意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整合部门职能,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水平。
光纤传感、高性能混凝土、电驱动变速箱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在武汉实现转化。姜德生院士的科研成果“光纤传感技术”解决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问题,在武汉地铁、轨道交通上得到广泛运用,长江上70多座桥梁,90%都运用了这项技术。自2010年以来,学校共有近200项专利在武汉进行了转化。近年来,学校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一直位居湖北省部属高校前三位。
在此次签约大会上,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浩林教授研发的“锂电池复合隔膜与固态电解质膜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以成果作价投资,与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合作金额高达1亿元。这一项目技术已属国际领先水平,实施后预计10年内产值达10亿元。
市校共建创新平台 小研究院支撑大产业
2013年2月,学校与武汉市合作共建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历经4年的发展,这一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效初显:已孵化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力强能源有限公司、武汉理工通宇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等4家企业和1个发动机检测平台。小小的研究院,支撑武汉千亿新能源汽车的大产业。
无独有偶,市校共建的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也已成为千亿航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校企联合建立的199家技术中心中,有33家是与在汉企业建立的。这些研究创新平台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科研基地,解决了一大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以新材料技术、光纤传感与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高速船舶技术、港口信息与物流技术等为主要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企业在成长壮大。2010年以来,学校在武汉创办了11家高新技术企业,“理工光科”“南华工业”“同力智能”等3家企业成功上市。近五年,学校承担湖北省、武汉市产学研合作项目科研经费近10亿元,占横向科研经费总量的45%,为湖北省、武汉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11月4日举办的第四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理工大学专场上,500名“理工男”带着资金和项目回到了第二故乡,2607亿元的签约额是他们对这座城市爱的表达。
近五年来,武汉理工大学每年有约25%的本科毕业生、40%的硕士毕业生、50%的博士毕业生,共计近三千毕业生留汉创业、就业,留汉学生数量位居在汉高校首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张文明,2014年在武汉创立“斗鱼”,目前已经成为湖北省最大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估值过百亿元。
在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院士看来,青年学生是武汉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生力军,唯有充分激发出他们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潜力,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创新人才和创新活力。
把大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者、获取者、传承者推向创新者、创业者、创造者。武汉理工大学注重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教育引领创业教育。
建立“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三级链接的创业实践支撑平台、成立实体的教学单位——创业学院、鼓励学生零费用利用学校专利技术创业等一系列举措,旨在着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
规模在全国高校居前列的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已成功培育65家企业出园,目前在孵企业115家,带动创业就业学生1200余人。二期创新创业园规划面积为3.9万平方米,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近期和中期目标:到2020年,学校将建设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节能环保、动漫设计等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梦工场”10个,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团队500个,创新创业学生达5000人。2025年,学校将培养100位大学生成功创业人才,培育100个创业成功企业,创造100亿元企业产值。
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构建“大学—产业—市场—政府”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大武汉为在汉高校全面服务和融入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表示,学校将构建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和输送一流的创新人才,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全力助推大武汉复兴。(图片由武汉理工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