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文件明确提出举办中医诊所,只需申报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该办法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从此,开办中医诊所只需备案即可,并且当场就给证,这样高效的办事流程,真是让人拍手叫好,这也将是中医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12月5日,仅仅在新政颁布四天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望康中医诊所负责人、中医师袁增同在合肥市包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领取了安徽省发出的第一张“中医诊所备案证”。
三根手指,一把银针,中医看病离不开“望、闻、问、切”,不需要大型设备,开个中医诊所也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的事。然而,当归中医学堂创办人李永明没想到,办个中医诊所竟用了整整17个月。
尽管已经过去了五年,再次提起李永明依然摇头苦笑。这显然是没赶上好政策。
“开中医诊所,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是一大突破,使得以往那些不被‘主流’待见,又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可以名正言顺开诊所了。”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龙开超认为,此举最大限度地让中医药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
出身中医世家已经在某三甲中医院工作了十多年的孙蕊,听说出台了新政,立即递交了申请。中医备案制的实行,为通过师承道路取得中医师资格打开了口子,有利于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问题。对此,业界认为,中医人终于能“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师承模式比较适合中医的特性。“因为中医的理论比较抽象,实践上有很多难以量化的地方,一些技法和经验是在书本上学不来的,不但需要学的人要多临床实操、用心揣摩,而且还需要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中研普华研究员许俊龙表示,以前的许可制并不认同师承模式,使其得不到法律保护,显得很脆弱,如今《办法》的出台,让师承模式的中医生底气也足了。
然而,在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不同的观点:“这只是暂行办法,目前尚不成熟,不好过多宣传和评价。”另外,即使政策已落地,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医诊所会因此而激增,毕竟依靠医院平台来吸引患者还是主流路线,离开平台再创业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了。
此次新政出台,大家也盼望着在给“郎中”大开绿灯的情况下顺利进入医保。据记者了解,这一点北京走在了前面,早在2011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就曾出台政策鼓励名老中医开办私人诊所,另外,对符合条件的开办者还将纳入医保。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静表示,今后在名老中医开办的私人诊所看病,将有望与在社区医院就诊一样享受医保待遇。但她也透露,享受纳入医保政策的仅限于国医大师、北京市名老中医这个官方名单内的中医师开办的私人诊所。
“国医大师都有65年以上的从医经历,目前在医院内更多发挥的是传帮带的作用,政策放开后,他们就可以在有需求的地方,更好且更有积极性地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麟鹏教授表示,虽然私人开办诊所中,挂号费等服务价格会高于公立医院,但纳入医保的配套举措将保证其药品价格和公立医院相同,真正体现私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这符合医改中多元化办医格局的打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有很好的市场”。
同样是一线城市,上海中药行协会相关负责人称,为了保留、保护这种传统模式,同时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实惠,2012年,上海市就推出首批纳入定点医保的中医门诊部,今年3月份,上海又有18家中医门诊部纳入医保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