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集聚“双创”资源 提升核心竞争力
——青岛市市北区创新驱动打造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
杨旭东

    作为青岛老工业区,市北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和“一业一策”工作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放大创“优势”、引入创“智力”、培育创“业态”、增加创“支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走出一条老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业的新路子,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资源集聚示范区和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获得“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优化政产学研合作环境 放大创“优势”

    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市北区与市科技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和孵化器与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中介市场体系建设,设立1.5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区、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鼓励和推进高端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市北区科技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依托青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橡胶生态体系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橡胶化工产业集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老工业片区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成立“建筑信息化模型研究中心”(BIM中心),推动建筑信息化发展,培育青岛市城市设计、地理信息、智慧社区、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信息服务先导性产业。

    打造智库集群 引入创“智力”

    市北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前来创新创业,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引进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智库研究机构,以及中科院卢强院士、周成虎院士、冯守华院士等各领域顶尖人才,在“政、产、学、研、用、资”等多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务实合作。

    市北区将继续加大高校院所引进力度,共建智库联盟,打造智库集群,围绕动能转换、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载体吸引项目,以项目吸附人才,力争2018年底前引进培育“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人以上,打造院士工作站5处,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聚焦“蓝高新”产业 培育创“业态”

    市北区将城区整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和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依托青科大、橡胶谷等科技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加强与华大基因、正大集团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打造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园;依托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在牵引—制动—刹车—信号等领域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浪潮集团的产业领军优势,吸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依托百洋医药、齐都药业等行业优势资源,规划打造以医疗研发、智能设备、健康养老等功能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园;依托北京大学(青岛)城市治理研究院和青岛勘察测绘院的人才优势,以院士团队为支撑,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产业项目落地,打造地理信息产业园。

    市北区聚焦国际国内科技前沿产业和“四新”业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智力密集型产业为支撑、蓝色经济为引领的产业体系,重点在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11个产业方向发力,力争到2018年底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

    变“腾笼换鸟”为“修巢引凤” 增加创“支点”

    市北区积极挖掘老厂房闲置资源,打造了橡胶谷、纺织谷、中联2.5产业园及一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今年上半年,依托老厂房打造的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产业园相继投入运营,围绕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科技文化创意、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集聚了清华力合、北大1898、腾讯云等一批知名合作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起“孵化—转化—产业化”融合互动运行机制。市北区将深入挖掘青岛刺绣厂、纺织机械厂、罐头食品厂等区内闲置厂房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研究院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的转型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搭平台、引项目、聚人才、育产业,使各类要素资源有效对接,着力解决老企业搬迁产业空心化问题,在老城区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支点。

    老厂房“腾笼换鸟”实现“修巢引凤”,市北区让往昔的老工业厂房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市北区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滨海新区、生物科技产业园、百洋健康科技园等载体,实施“百十亿级”工程,力争五年内打造4个产值过百亿元的新兴产业园区和8家产值过十亿元的科技产业链企业。

    (作者系青岛市市北区区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