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当“风花雪月”遇见中国恩菲
——走进大理雨水花园项目
金 洋 刘梦飞
开花树雨水花园项目效果图
锦花涧雨水花园项目效果图
锦花涧雨水花园项目效果图
雁栖湖雨水花园项目效果图

    如果说云南遍地是仙境,那么这当中独具特色的一处美景就是大理。大理是云南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公元4世纪起,白族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苍山银光闪烁,洱海波光粼粼,古城静谧,茶花幽香,“风花雪月”直现眼前。

    2015年国家相关领导人考察大理,在白族人家做客时说:“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以苍山为背景,他在洱海边拍照留念,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这句话,恩菲人铭记在心。2017年,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的设计团队来到大理,按照“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教诲,用先进技术和环保理念,为大理探索出一条与水共生的和谐路径,用“海绵城市”将治水“化刚为柔”,让大理城守住绿水青山,让大理人记得住乡愁。

    变山地为“海绵”,百川无污洱海可净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对传统排水系统进行“减负”和补充,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全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将其作为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大力推进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重要指导。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16年,大理成为云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2017年,大理在住建部发布的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名单中榜上有名,进一步加快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步伐。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区,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与大理经济社会发展“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是“母亲湖”洱海。洱海是云南人口密度最大的高原湖泊,是大理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洱海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近一半。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洱海也面临环境持续“升压”的困境:高原湖泊原本生态系统脆弱,1996年、1998年,洱海先后两次爆发全湖性“蓝藻”危机。2003年,水质下降至四类、甚至五类。虽然随后几年伴随保护力度加大,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在二类、三类,但工业、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增加,仍使污染负荷不断加大;气候变化使净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造成水动力不足,恶化了洱海水循环条件;流域截污治污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率低,导致洱海水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增加。2017年初,洱海再度爆发“蓝藻”,“抢救洱海”迫在眉睫。此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大理深陷“城市病”:地面硬化程度高,“一下雨就涝,雨一停就旱”,80%的雨水不能被地面吸收,只能通过管道沟渠排放, 雨水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洱海周边山地干旱、少雨、坡陡,雨水不仅不能循环使用,进入洱海加大了污染环境的风险。

    为进一步解决大理水环境问题,改善洱海水质,大理市加快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通过修建下沉广场、下凹式绿地,以及每条城市主干道沿线配套建设的排洪沟渠、雨水花园、湿地公园,构成雨水综合利用水体景观工程,打造海绵城市的“大动脉”。这当中,就包括中国恩菲承担设计的大理海东山地新城锦花涧雨水花园、开花树雨水花园、雁栖湖雨水花园项目。为了实现“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洱海”的目标,恩菲人将先进理念和卓越技术应用于此,还白族人民“母亲湖”以纯净,添大理美景以新彩。

    集雨水成花园,兼收并蓄新锦绣

    大理海东山地新城锦花涧雨水花园、开花树雨水花园、雁栖湖雨水花园项目位于大理海东新区、洱海东岸,是大理海东山地新城洱海保护水环境循环综合建设PPP项目的重要组成。雨水花园建成后,将有效调蓄雨洪,减轻排水和处理系统压力,防止水涝;高标准进行雨水回收利用,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建构适宜的水面改善生态环境,打造亲水生态景观;使城市径流污染物含量满足排放至洱海水质的要求;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零”排放、中水循环回用;打造山地城市、湖泊近郊城市开发的技术样板。

    作为海绵城市的组成部分,雨水花园将景观设计与污染治理相结合,通过人工或自然形成的低洼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滞留下渗,从而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补给城市用水,是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在充分分析了当地年降雨特点(均匀性和季节性),雨水水质,建筑分布和洼地、水体、绿化布置后,为最大限度实现雨水收集利用,中国恩菲的设计师考虑到当地污水处理厂规模大、污水量少的特点确定了雨水花园的设计思路:当降雨形成径流时,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网,后期雨水排入雨水管网,减少处理难度,提高雨水回用水质和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益。当降雨超过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时,利用地形高差排入防洪渠进入雨水花园管网收集调蓄处理利用,或直接进入雨水花园收集调蓄处理利用。整个工程的应用,将使当地雨水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开发前后雨水径流不增加,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执行标准,从而有效集中协调,构建海东新区“源头控制、途径减量、末端减排、多级循环、丰枯调配”健康水循环系统。

    中国恩菲设计的雨水花园项目,完全遵循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字诀。“渗”指通过透水砖、透水路面等透水材料让雨水渗透到地下。“滞”指通过城市绿地、池塘、地下蓄水装置等设施让雨水停滞下来,帮助缓解城市泄洪压力。“蓄”指通过土壤涵养雨水或采用蜂窝模块和弃流装置,实现雨水调蓄功能。“净”指通过让初期雨水在城市土壤中自然净化或通过雨水净化装置净化雨水,使雨水相关指标达到规范要求。“用”指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排”指通过一系列处理措施实现处理雨水慢排净排。除了具有实实在在的雨水调蓄功能,雨水花园还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大面积绿地错落有致的高大乔木,与雨水花园广阔的水面形成立体观赏景观;园中堆山叠石,水中鱼戏池水,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景观,锦绣花丛中,体现亲民、亲绿、亲水的特点,让游人融入其中,享受美景。

    变工程为艺术,“风花雪月”再点睛

    雨水花园的景观建设包括水体景观、植被景观、人文景观三个部分。水体景观建设指湖泊、溪流等以水为主题的景观建设,大理雨水花园中的水体景观还包括与地下雨水管的衔接、防洪沟渠的串联及水位的控制。植被景观是湿地内维护生态系统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植物配置及管理,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为主。人文景观建设是指各种源于湿地的具有科技或文化内涵的景观建设,要求与园内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采用生态材料和工艺,体现地域特色和园区特色。在大理建设雨水花园项目,还要考虑在复杂地形、大高差的山地地区发挥自然山体地形特征,利用高差和护坡创造山地景观,并将景观的风格、设计、外形选材融合到山体里面,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尽量发挥山地优势,增加识别性、趣味性,丰富文化内涵。

    在大理这座古城应用先进的海绵城市新技术,建设雨水花园项目,如何将历史感和科技感完美结合,使新建的花园与驰名中外的“风花雪月”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给恩菲人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为此,中国恩菲的设计师理解并领悟了大理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悠久的文化传承,将其提炼成景观设计的母题展现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为拥有“风花雪月”的大理,增添了点睛之笔。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