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龙的传人”背后的文化密码
王 麟

时光机

    故宫殿前,习近平总书记向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起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中华历史文化绵延五千年, “龙”这个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寄托和情感共鸣。

    龙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有一个漫长的衍化过程,龙的形象衍变也是非常复杂的,从皇族独享的王权象征,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在古老典籍的文字记载与勾栏瓦舍的民间叙事中,龙文化的内涵并不单一,而是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密码。它既可以作为吉祥的象征被人膜拜,又有亲民“接地气”的一面。

    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文化起源,几乎和埃及文明同步。根据田野考古成果显示,中国最早的龙形象出土于辽宁阜新市查海兴隆洼,是一条近20米长的花岗岩石块堆塑巨龙,距今约8000年。而在河南濮阳出土的一座距今6500年仰韶文化的墓穴中,有栩栩如生的蚌塑龙虎形象,左右护卫墓主,外形最接近后世我们看到的龙的形象。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都有形态各异的玉龙问世,这些新石器时代玉龙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先民将“龙”作为氏族部落图腾的事实。由于上古时代玉器是贵族的专属,也能侧面证明“龙文化”已经开始和王权联姻。

    典籍中记载了很多半神话半传说的纪事,三皇五帝无一例外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路史·后纪》记载:太昊伏羲氏“以龙纪官,百师服,皆以龙名”;《宋书·符瑞志》说“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神农”;《竹书纪年》记载黄帝“龙颜,有圣德”,《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黄帝)黄龙体”。尧帝的母亲名叫庆都,生尧帝之前就有异兆:“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帝舜和大禹出生之时,也有与龙有关的记载。

    到夏商周,龙的形象开始大量出现在各种青铜礼器上,典籍记载也给予龙极高的评价,成为王权的象征。《周易》说“龙德配天”,意思是龙是沟通天人之际的神物,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龙也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媒介,更是呼风唤雨的神兽。汉代以下,龙文化虽与皇权文化合一,但民间百姓在服饰上使用龙的形象并未被禁止,到元代及以后,龙形图案的使用禁忌越来越严,到了明清时期,成了皇族贵胄专用。清朝还把黄龙旗定为国旗,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文化图腾的作用。

    民间传说中的龙则有兼容并包、“接地气”的一面。驯龙、乘龙的记载汗牛充栋,大小龙王庙比比皆是。《西游记》中,孙大圣可以大闹龙宫索求宝贝;驮着唐僧取经的白龙马,是龙王三太子的化身。细究之下,原来民间“接地气”的龙是融合外来文化的产物。像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龙王”,最初是佛教术语。“龙神”,是本土道教文化中的称呼。再后来,道教“龙神”就与佛教的“龙王”融合,演变成更接地气、更亲民的民间龙王形象。

    由南到北,龙文化覆盖了整个中国的文化认同。从古至今,龙都是中国形象的代表。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国度,也是历史悠久的“龙的国度”。龙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