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在科技扶贫执行团团员彭岚的劝说下,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蕉陂村村民曾新花一咬牙一跺脚,把自家2亩多田并入井冈山瓯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苗基地,一年半后的今天,当科技日报记者再次见到曾新花时,这位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兴奋地说,这是自己“最英明的决定”。如今他不仅是基地的员工,每个月2000多元工资,还有土地流转一年的3万多元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这样的例子,在井冈山17个乡镇中不胜枚举。近年来,井冈山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科技超市”“培训+品种推广+技术指导+产品保护价收购”等科技扶贫模式,在原有科技部扶贫团的基础上,组建起部、省、市、县四级科技部门联动的科技扶贫执行团,以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为抓手,把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数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通过定点扶贫、精准脱贫,引领广大山民在青山绿水间迈上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
“三包”到户,茶香满园
以生产“井冈翠绿”而闻名的井冈山茶厂,面对经济新常态,如何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井冈山茶厂总经理王卫岗坦言,“万亩有机茶提升及加工”“茶树品种改良及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等科技专项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据了解,在项目带动下,井冈山茶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以黄坳乡、下七乡、新城镇为茶叶主产区的高标准生态茶园集群及茨坪、自然保护区、黄洋界景区周边乡镇的高山生态有机茶园。与此同时,在科技部扶贫团的推动下,企业先后与江苏省茶研所、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联姻,依循“以旅带茶,以茶促旅,茶旅互动,做出特色”的发展主线,构建茶叶综合网络交易平台,做优做强井冈山茶叶品牌,实现了茶业产值的倍增效益。
在井冈山茶农手中,通俗易懂的有机茶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技术规程几乎人手一册。不仅如此,为实现精准扶贫,在扶贫团的协调督促下,企业专门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并抽调10名员工入村进户,“包种苗、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帮助贫困户每人栽一亩茶,每亩每年免费供应50元的肥料款,连续扶持3年,确保按期脱贫。据统计,至2016年底,井冈山茶厂共培训茶农、贫困户、职工300多人次,扶持18名贫困大学生、青年创业,带动128户农民年增收30万元,带动54户贫困户年增收8万元,帮助45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公益基金帮扶26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植业,资助21户贫困学龄人口就学。通过以上举措,带动38户蓝卡户,16户红卡户脱贫。
定点定位,四季常青
在井冈山市鹅岭乡蕉陂村,占地230亩的245个标准化钢架大棚蔚为壮观,大棚内青翠的芦笋秧苗郁郁葱葱。从浙江温州来此投资的商人李秉谦深有感触地说,当地政府和科技扶贫团给了他“全程无障碍的帮助和服务”,从而实现了“公司+农户”的双赢。
芦笋属于一次栽培多年受益的经济作物,一次种植可以收益15年以上,平均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收入约为水稻的8倍。井冈山瓯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伊始,江西省农科院就在基地建立了芦笋种苗培育基地,并长期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公司定期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在经营管理上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购苗、统一收购、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为进一步发展芦笋产业,提高当地农民生产技能,江西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定期来基地举办芦笋种植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户200余户。目前,已有86户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荒地折价、基地务工等不同形式参与芦笋种植产业,2016年发放贫困户土地租金21万元,入股分红14.40万元,务工工资110万元,人均收入1.60万元,实现了鹅岭乡一半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作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1989年以来,科技部(原国家科委)扎根井冈山开展科技扶贫,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向井冈山选派29届科技扶贫团、累计90余名科技干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截至2017年2月,井冈山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17%,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经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项数据详细评估后,经江西省政府核准,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
透过一个个生动的科技扶贫案例,折射出赣鄱大地上父老乡亲们科技意识的觉醒,映照出广大涉农企业通过科技提质增效、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前进的坚实步伐,更体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于奉献的炽热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