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精准对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
■聚 焦
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智能数控机床及I5智能数控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象沉积(PECVD)设备和匀胶显影设备、基于物联技术的农机协同导航控制系统、CAP1400屏蔽电机主泵水力部分、地铁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一批批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创新成果从这里喷涌。
近年来,辽宁精准实施国家及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特别是今年以来,辽宁省启动实施创新环境构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高地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和创新人才激励等“科技创新六项行动”,全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年、高新区建设年、科技成果转化年和高企三年倍增计划等“三个年、一倍增”重点任务,各类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大会的“设计图”转化为“施工图”,为辽宁振兴发展插上创新之翼。
构建创新环境 营造创新氛围
强化政策引导。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的“1+3”政策文件,明确科技强省建设目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辽宁的优先战略,摆在核心位置。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班,强化了各级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连续举办科技政策培训班,着力解决了基层对政策不了解、不掌握、不会用的问题。
注重考核激励。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6项科技创新量化指标,对各市工作由定性指导转为定量考核,并切实加大督导调研工作力度。确立了“以评促建、以升促建”的工作思路,对各类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等实施动态管理,逐一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建立末位淘汰机制。
营造创新氛围。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开展创新政策、创新成果、科技典型人物等深度报道,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了第五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度全省科技活动周,并在各地开展了230多项大型群众性科技活动,持续提升广大群众对科技进步的获得感。
培育创新主体 注入创新活力
大力实施“科技供给侧改革年”活动。深化推进省属科研院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海洋水产科学院改革重组,筹备组建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实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采取有力举措推动高企扩量提质。在扩量上,由分批申报改为常态化申报,对进入高企培育后备库的企业进行指导和支持;在提质上,改进高企服务方式,加大培育政策支持和认定后扶持力度。
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按照“融合、协同、共享”的要求,切实加强众创空间备案管理,逐步探索在大中型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把“双创”向纵深推进。今年全省新增众创空间93个,增长88.6%,新入驻企业和团队数增长30%。
打造创新高地 提供创新支撑
全力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组织编制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自创区“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6+4”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政策体系。上半年,沈大自创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77.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4%;新注册企业超过3500家;纳入省级以上(含)各类人才计划的人才数达到481人;完成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7200余件。
扎实开展“高新区建设年”活动。省政府成立了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深化改革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组织高新区赴北京、上海和江苏对标学习先进高新区经验做法,编制了高新区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高新区转型升级的11条政策措施,推进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合作共建,开展了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工作。
促进成果转化 注入创新动能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试点。在16家试点单位开展科技成果管理和使用、扩大绩效分配比例等方面探索试验,出台《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暂行办法》政策措施10余个。
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年”活动。着眼于全省三次产业发展对科技需求,组织百场对接活动,推进全省转化落地成果1000余项。截至8月底,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88亿元,同比增长32.7%。
力促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面向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推介中科院金属所稀土钢技术,推进了东北大学气基竖炉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跟进一批对产业创新发展有影响力的成果转化项目。上半年,中科院驻辽科研机构省内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8.25%,较2016年提高10%。
创新产业技术 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快构建完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上半年,在工业领域组建的8个共性平台,开展了51项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出增材制造功能结构一体化环形散热器等15个重点产品。
支撑引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改革省本级科技计划管理模式,采取指导性计划的方式引导社会加大科技投入。持续推进八大产业技术创新,全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攻克了147项关键技术,开发出178个重点产品及关键部件。
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运用省直投资金支持82个科技创新项目,安排资金8.1亿元。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金支持,聚焦国家战略推进辽宁重点产业发展,上半年共获国家各类科技经费支持超过7亿元。
激励创新人才 筑牢创新根基
全力打造人才特区。切实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大胆开展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吸引各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向沈大自创区集聚。推动高新区实行更加开放、活跃的人才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务成果在高新区转化,激发科研人员到高新区创新创业热情。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政策和实施意见,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通过制定《关于改进和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扩大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并将院士津贴调整为院士奖励资金,激励引导院士队伍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强化科技奖励的激励引导作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期间,对2016年度省科技奖获奖代表进行了表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舆论导向。制定了《辽宁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着力强化科技奖励对人才的激励导向作用。(本报记者 郝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