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围绕产业转型 推进科技兴村
——访十九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

十九大代表风采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孙海燕

    “企业越是要推动产业转型,就越要以科技为动力,这样才能继续走好转型升级之路。”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深有感触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回顾华西的发展之路,其实也是一条科技兴村之路。我们在企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的过程中,更加坚定了企业技术改造的决心。”

    吴协恩告诉记者,华西的产业结构,之所以能从过去的“一二三”,逐步调整为“三二一”,这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得益于科技这个有力的翅膀。像华西的三产服务业,无处不体现出科技的力量。

    2003年,吴协恩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之后,就开始谋划转型。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但不扩产,部分低效益企业逐步关停。近年来,华西陆续关掉了线材、化工、带钢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同时,对其余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前3年华西在冶金上的技改投入为11.6亿元,实现环保指标全部优于相关标准。

    加快新产品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华西毛纺研发的多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被评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化纤厂的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改造项目,成为无锡市重点节能项目计划,获得了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奖励。

    “莫桑比克开矿,日本种大米,美国搞芯片……我们华西人不再是在本地转,而是放眼世界,与世界先进企业比拼。”吴协恩说,华西产业逐步呈现集团多元化,下属企业专业化。目前,华西产业已覆盖10多个领域,除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外,如今已拓展到金融、海工海运、矿产资源、新能源、电子竞技、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

    在企业层面,华西努力追求专业化发展。华西涉足的海洋工程,在海上油田安装领域,已跻身全国第三的位置;在海底光、电缆铺设方面,华西的技术更是全国领先,拥有20多项专利。未来,海外产业每年能为华西带来10亿元的可用资金,将华西抗击经济“风浪”的能力,再提升一个层级。

    这五年,华西实现了可用资金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1.29%,上缴税费增加37%,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9万元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始终这样认为,华西的转型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创新既不能‘赶时髦’,更不能‘喊口号’。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之树‘施肥增养’,让创新引擎全力加速,方能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吴协恩说。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