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创业成果巡展
本报记者 钱 力
2013年169万元,2014年1019万元,2015年3220万元,2016年5008万,平均年销售额增长近50%。一家从事视光学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新材料企业,何以能产生如此亮眼的成绩单?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走进了江苏视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在公司视光学科技馆,通过工作人员演示,记者看到,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以LED为背光屏幕的电子产品,亮度从100%降至20%,整个光谱中的蓝光所占比例却并没有降低,始终居高不下。然而就是这看似平常的蓝光,却是眼干、眼酸、眼胀、头晕眼花等一系列眼睛病症的罪魁祸首。
“现在市场上针对光源减弱蓝光的防护主要依靠屏幕的保护膜,但从我们的市场监测数据看,这些产品的蓝光防护率多数在10%—15%以下,并不能阻挡高危有害蓝光的伤害。‘视光学材料’听着比较深奥,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眼镜片。”江苏视客董事长王明华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将无机纳米粒子引入到树脂基体中,得到防蓝光单体材料,并应用于镜片领域,可阻止53.5%的蓝光。
凭借纳米防蓝光树脂这一新材料技术,江苏视客获得了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企业组第三名,去年8月,又成功登陆新三板。
填补国内空白 成就“单打冠军”
生活中,可以发出蓝光的光源有很多,除了LED等人造光源,手机、iPad、液晶显示屏等都采用LED背景光源,其强大的电子流激发的光源中均含有异常的高能短波蓝光。蓝光危害是指经波长主要介于400—500nm的光辐照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导致视网膜损伤的潜能,可导致加重视网膜黄斑区疾病,引发眩光、视觉模糊,近视度数加深等诸多损伤。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视力有问题,到2020年视力有问题的人将达到7亿以上。”谈到当初为什么想要介入这一领域,王明华告诉记者,中国是镜片生产大国,却是原材料生产小国,镜片原材料是国内市场上的空白点,江苏视客想做的创新就是从零到一、从一到优。
“这款产品的核心技术是纳米制作工艺,我们将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树脂镜片中,能有效吸收高能有害蓝光。除此之外,该镜片产品还有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性能。比如,镜面表面的纳米抗辐射绿膜膜层设计,保护眼睛免受电磁辐射的侵害;镜片中纳米粒子与树脂基材相互作用,赋予镜片高硬度、高抗冲击性能;镜片表面镀有的独特纳米超抗污膜可更高效地防水、防油,易清洁;镜片基体中的纳米粒子及表面的纳米膜层可有效防止后面、侧面光线由内表面反射及二次折射给人眼带来的眩光、杂散光等,带来舒适的视觉体验。”王明华说。
“进口替代”是王明华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单就防蓝光镜片材料领域而言,我们的产品让国内眼镜行业在此细分产品领域彻底改变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聚焦镜片新材料 打造民族品牌
“2014年第一代防蓝光单体投入市场时,只有一两家眼镜企业愿意使用。2015年,江苏视客推出了纳米防蓝光二代产品,树脂片进驻到10多家眼镜企业。2016年,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客户已经达到30多家企业。”王明华告诉记者,公司的二代纳米防蓝光技术已通过欧盟CE认证,成功打开了销往欧洲的大门。
对于如何扩大这“为数不多”的客户群,王明华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目前只做私人订制,不做批量生产。”他引用老子的名言“少则得,多则惑”来解释:“聚焦镜片原材料,专注一项产品,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就是好的。”
刚刚过去的7月,当江苏视客总经理张鹤军带着公司的专利产品——“黄眼镜”走进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时,一番介绍引起了在场数位投资人的“围观”,“与国外知名品牌防蓝光镜片技术对比,江苏视客的蓝光镜片透光率高达93%以上、色彩饱和度高、防眩光效果好,镜片采用的纳米防蓝光树脂材料,可降低光学元件的曲率和厚度,使光学器件微型化、精密化、轻量化,还能有效过滤蓝光。”
谈及未来,王明华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2017年线上销售突破20000副。他表示,公司将努力打破国外在眼镜树脂材料方面的垄断,让我国眼镜产业彻底摆脱对国外材料的依赖,打造国际一流的民族品牌。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愿景:“未来,视客新材料将为人类眼睛护航,这是公司发展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