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特制支架上构建再生器官,科学家成功向大鼠体内移植了源自人体细胞的、具有血管的肠移植物。图片来自网络 |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生物技术最新突破:美国科学家通过在特制支架上构建再生器官,成功向大鼠体内移植了源自人体细胞的、具有血管的肠移植物。这项成果意味着生物工程制造的功能性移植肠的未来前景光明。
短肠综合征是一种损失部分小肠的疾病,会降低患者的营养吸收能力。目前的疗法是移植,但可移植的器官数量十分有限,而且由于植入失败和细胞排异问题,移植器官的3年存活率较低。
使用源自患者的细胞制造再生肠进行移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之前是使用合成支架构建这些器官,成功率并不高。去细胞化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性支架,但是截至目前,利用这种支架所得的器官,缺乏功能性血管,不利于恢复营养吸收能力。
此次,美国哈佛医学院科学家哈罗德·奥特及同事制造出一种特殊支架,在其上构建的肠移植物可充分实现血管化,保证营养传输,营养传输率与大鼠原生肠样本的传输率相仿,而且在植入大鼠体内4周之后,这种生物工程肠继续存活并不断成熟。该支架还能够使内皮肠细胞再生,就像在健康肠道内一样,从而使移植肠的存活期更长。
该方法尚未在人身上进行过测试,据此制造出来的肠管目前没有完全达到原生肠的成熟度,但是在大小和营养吸收能力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将极大地增加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