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内容稀缺 平台转型 网络知识付费问答模式退潮?
创业圈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0月8日报道: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让知识的价值在网上变现也成为可能。2016年,问答模式成为知识付费的引爆点之一。从“分答”到“微博问答”,从“喜马拉雅”再到“得到”,知识付费产品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但在短短一年之后,各个平台均逐渐减少对于该类型产品的投入。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市场战略考量呢?

    分析人士认为,知识付费行业并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背后原因不外乎各平台的用户参与热情和人群基数有限,而可供用户真正消费的付费内容,也难以大规模和持续性地产出。知识付费的未来仍是内容为王,尤其是原创内容。如果在这方面没有独特资源,就会面临生存的危机。

    点评:

    知识平台的内容变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容要足够好,促使别人来花钱;二是有足够多的用户愿意花钱。但目前,很多用户愿意在付费问答平台上投入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对于内容来说,平台主讲人起初准备的都很认真,但后来不再愿意到这样的平台上去发声。原因是有很多人在上面问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并且都是重复的问题。如果真是一个专家主讲人,会觉得这些问题非常无聊。

    同时,知识付费的平台在增加,但优质的内容减少。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大多平台还停留在靠网红带来流量的阶段。例如蜻蜓FM请来高晓松站台、喜马拉雅请来马东、“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本身就有一定的流量号召力。这些人对各大平台来说并不可控,只能以合作的方式入驻平台生产所谓的知识。

    但当大家都在做这件事情时,就会相互竞争、抬价,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网红”效应短期内虽然明显,但无法支撑平台的长期发展。而靠关注度来获取利益,长久不了就变成了噱头。

    不过在学界,关于知识付费的前景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专家认为,暂时的由于“网红”退潮造成知识经济不景气,不能代表知识付费的大潮流,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知识付费还是一个大趋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