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科技成果
本报记者 刘 莉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所长朱江研究员在报告结束时,依然在PPT末页奉上英文期刊《大气科学进展》的二维码。作为主编,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线上线下随时宣传这本科技期刊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动作”。所以连克林顿女儿切尔西也成了他们的粉丝,就不足为奇了。9月21日,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山城重庆召开,500余位来自全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的突围之路。
突围要先找准问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项昌乐在论坛上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科技期刊总量虽达到5000种,但被SCI收录的不到200种。“总量不少,但高水平期刊有限”,这大概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准确现状。近几年围绕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的问题,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在科技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技期刊在困境中全力突围。
扶持精品走向国际
天津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是英文杂志《Cancer Biology Medicine》的创办者,他“按照国际需求办刊”的理念大获成功。凭借自身特色和精准定位,创刊近五年,杂志在国际同行中获得认可,文章来自23个国家与地区,2016年国际稿件刊登占63%。五年来,国际引用占61%,国内38.8%。2013年PubMed搜索收录,2017年SCI收录。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统计,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以14%和5.4%的速度保持增长。1987年,SCI引用中国期刊11种,而2016年达185种。其中位于学科影响力前四分之一(Q1区)的期刊31种,相对2015年的23种也有显著增长。
为了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201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国内最大的英文科技期刊支持专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经费达4.84亿元。几年来,一批一流期刊脱颖而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光学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集群,《纳米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分子植物》等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排名进入全球前10%,《光:科学与应用》杂志2012年创办,2014年度影响因子达到14.603,在全球光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
优质资源加速聚集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说得很实在,“我们刚参加工作时,论文能在《中国农业科学》发表就是追求的目标。可是到了我的学生这一代,基本不会考虑《中国农业科学》。”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开始追求和国际最前沿科学家的交流。优质稿件自然流入国外刊物。如此一来,和国外期刊“抢好论文”成为中国科技期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是时代进步面临的必然挑战。有竞争才能有动力,才能促进我们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吴孔明说。作为《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科学学报》英文版的副主编,这几年他一直在为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努力。“寻好稿、找准定位、分类评价”是他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建议。“这几年900多种农业期刊中50%的评价指标都在提升”。
近年来伴随改革的步伐,我国科技期刊积极探索集群化发展道路,以中科院科学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为代表的期刊企业,学术影响和经营业绩都取得佳绩。
2017年1月18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该公司出版期刊298种,其中45种被SCI收录,51种被EI收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主办医学期刊138种,此外,中国航天期刊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中国力学期刊联盟等一批学科刊群加速聚合,集约化发展初具规模。
(科技日报重庆9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