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圆桌
本报记者 刘志伟
9月18日,牛文文穿着上市当天穿的那件红色T恤,来到武汉参加“双创峰会”。
一个多月前,他刚刚带领创业黑马(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业黑马)成功挂牌创业板,成为国内首家创业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
“2008年,我们从一本畅销杂志媒体转型做孵化,体会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知道你是谁比什么都重要。”的确,2008年,中国的创业者还是分散的、弱小的,数量很多但并没有站上舞台中央。如今9年过去了,创业者已经成为了明星、英雄。
“服务是这个行当的本质”
“创业者很孤独,很弱小,需要被推出去。一个创业者,当你认为他行的时候,他很可能就行。”牛文文拿自身举例说:“我42岁出来创业,以为不会那么难,但非常难。”
中国每年有百万量级的人在创业,这些创业者有没有未来?做孵化器的能不能提前发现有未来的创业者,并且赋能给他们?
基于这样的认知和思考,创业黑马成了国内最早开办创业训练营的机构。自2011年10月开始的第一期黑马营,到今天已经做到了15期。此外还有2011年开始的黑马大赛、线上平台黑马网。黑马会在全国已拥有2万多会员、27个城市分会和18个行业分会。2014年,开始举办创交会,创业者需要从大赛变成交易,然后开社群大会。2016年创业黑马又推出了在线学习产品“黑马学吧”。
在牛文文看来,本质上做服务跟媒体离得很远,但是跟孵化器离得很近,媒体总体上还是一种高举高打的业态,但是孵化器这个行当更加务实,更加脚踏实地,所以服务是这个行当的本质。
他回忆,2008年从媒体行业离职出来创业,还并不知道自己在做创业孵化和服务的事情。直到2012年7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给北京的7家机构颁发了创新型孵化器资质,才渐渐认识到,“我们不仅是做媒体,同时也在做孵化服务”。
“知道你是谁比什么都重要”
创业黑马的上市,许多人看不懂,他的“同类”们却从资本市场的“创业服务”第一股中看到了希望。
在中国,孵化器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很多孵化器是‘物理空间模式’,有园区,有办公场所,我们开玩笑叫它‘地主模式’;像创新工场这样以基金和投资的方式来帮助创业企业,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的,我们称之为‘资本家模式’。”牛文文说,“既没有地也没有资本的,就像2012年之后兴起的非常多的创新型孵化器,都是‘成长顾问型’或者‘保姆型’。”
但如果没有空间,没有基金,怎么服务创业者呢?“我们就是用媒体的方式,用活动的方式,用辅导培训的方式,用投融资顾问的方式,总之所有这些都是软服务。”牛文文说。
尽管服务做得风生水起,创业黑马在上市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波折——“最难的问题是说明你到底是谁,你到底在服务谁。”牛文文说,直到拜访了科技部火炬中心,搞明白了自己是服务创业生态的一部分,是受认证的众创空间,才让公司搞清楚了“自己是谁”。
“科技部新近发布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创业孵化正由‘器’之形转向‘业’之态,还有要把加速器和众创空间纳进来。这两句话正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指导。”牛文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