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既要在市场里“扑腾”,又要守体制内“规矩”
山西科研院所改革:“半拉子工程”再起步

本报记者 王海滨

    9月13日,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进行科研院所改革专题调研,并与9家省属科研院所负责人进行深化改革座谈。他表示,山西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最佳时期,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激发全省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完善科研院所改革。由此,山西省科研院所的彻底改革正式启动。

    山西省自动化所所长王文逾说:“我们还停留在改革的第一阶段,单位运行双轨制: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由此带来两大困扰,一是职工工资以事业单位为标准,管的死;二是招才引智放不活,限制框框很多。”

    山西科研院所改革经历漫长,从1999年起步。18家省属科研院所改革与全国同时起步,但之后却磕磕绊绊,改了一半便停止不前,“半拉子工程”一直放到今天。目前仍然有9家科研院所既不是企业,也不是事业单位。“既要作为企业在市场里‘扑腾’,又要作为事业单位在体制内‘守规矩’,双重身份‘二不像’,哪一头都做不好。”好几位所长这样感叹。

    山西省省属转制科研院所虽然没有都注册成企业,大部分以事业单位登记,但都是企业化管理,以企业的运行机制参与市场竞争。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初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研开发体制。由于在市场上打拼,科研院所在市场竞争中有发展,也有教训。目前,山西省省属转制科研院所形成了三个1/3:有1/3发展不错,科研能力和经济实力都有提高;有1/3发展一般,可以维持生计,但科研能力没有大的提高;剩下的1/3则发展得不好,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科研能力,仍然靠政府支持维持生存。

    山西省科技厅相关人士介绍,山西省转制科研院所改革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是当年资产评估复杂,无形资产难以划定,没有及时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公司制改造。从主观上讲,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事业单位的情节很重,总不愿丢掉“事业人”的身份,所以改革起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长期改革不彻底,山西省省属科研院所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足。比如转制不彻底;转制院所发展落后,特别是科研能力弱化;省属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后的归属不明;以及如何做好转制科研院所股份制改革或公司制改革;如何保持住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后的科研力量等。

    山西省省属院所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成为各行业在技术人才、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产业化推广中的一只重要科技力量。长期以来,这些科研院所贴近产业,扎根行业,服务企业,了解并掌握产业实践,并在一些特定领域保留着技术专长,在各产业的发展和行业的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山西省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所长王勇亮说:“我们应该珍惜多年积累的科技资源,发挥这部分的科技力量,延续该类科研院所研发属性和技术创新能力,继续发挥其服务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王勇亮说,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制,提高了科研人员面向市场的创新意识,有效促进了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但在促进科研成果实现更快转化的同时,转制科研院所为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制约和削弱。在坚持市场机制、确保竞争活力的前提下,提高转制科研院所为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能力,已成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他建议,应着力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转制院所的科技力量,为山西省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