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区域创新
本报记者 华 凌
“我们是一支从德国回来、致力于研发协作型机器人多项核心专利技术的科研团队,自去年3月成立公司后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科技园,得到了一条龙的专业配套服务,科研人员只需专心研发。11月,我们就获得了多家德国和中国自动化行业公司的联合投资。”9月16日,北京翰宁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孙燕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开幕之际发布的“中关村指数2017”显示,2016年中关村综合指数创466.9新高,在其中六个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的分项指数中,创新创业环境、国际化指数增长最为强劲。
双创生态系统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介绍,中关村拥有97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构建了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双创服务体系。
经过孵化和培育,中关村涌现出一批科技型企业。到去年底,行业影响力大、市场价值高的“独角兽”企业达65家,占全国近一半。
为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环境,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开展“双创债”和绿色债发行试点,成立北京中关村银行。目前,上市企业达312家,总市值超过5.5万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1612家,约占全国1/7。
以全球视野链接创新人才及资源
截至去年底,《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0家在中关村设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英特尔开放创新实验室、加州北京创新中心等跨国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相继在中关村成立。中关村已然成为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目前,中关村拥有外籍人才和留学归国人才约4万人;其中拥有“千人计划”人才1188人,占北京市4/5、全国1/5。据中关村管委会人才处副处长张文琼介绍,近日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中一半为全国首创,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的便利措施将在中关村先行先试。
9月16日,中关村管委会宣传处副处长董长青在“双创政策解读发布会”上解读了出台的中关村“1+4”政策,其中主要包括精准支持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业服务促进人才发展等,通过“精准+普惠”相结合的方式,在政策体系方面助力打造中关村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