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焦点,已经从拼硬件转移到拼软件——在9日至10日召开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做出这样的判断。
这不是徐和谊一个人的观点。
在该论坛发表演讲的汽车行业嘉宾,来自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国家,但“智能化”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提到的关键词。
汽车将被重新定义
“早期我们让汽车吸收智能的因素,当智能的成分越来越多,它又会推动一系列汽车本身技术的变革。”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说。
未来的汽车将会是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西林隆播放的智能化概念车宣传片中,智能汽车可以在斑马线前自动向行人打招呼:“请您先行。”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在拥抱智能。李尔公司亚太区总裁蒋·孔克介绍,公司正在研发融物联网、人脸追踪、生物监测、传感技术于一身的智能汽车座椅。这种座椅可以感知到疲劳驾驶,还可以在出现事故时自动呼叫救护车。
“智能化将是未来汽车基本配置。”长安汽车副总裁谭本宏认为,智能化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愉悦的汽车生活,使汽车成为用户与生活链接的新空间。
面临颠覆的汽车生态
作为智能电动汽车创业者,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对汽车智能化的看法更为“前卫”。
“未来的汽车不单单是交通工具,而是由软件驱动的产品。它将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体验。”李斌认为,囊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汽车软件,将越来越像一种生态系统,是不断迭代的生命体。
李斌说,要想在智能汽车领域获得优势,需要建立一种循环体系。这种体系通过采集数据进行机器学习,以提升汽车的性能,然后让汽车采集更多的数据。如此循环往复。
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也将随之而变。
在张永伟看来,过去汽车产业的模式是先把车造出来,投放到市场,这就会形成庞大的出行载体。这是一种由供给侧主导的汽车生产思路。
“然而在智能化时代,汽车产业将依据出行的需要来定义。”张永伟说,这将对汽车产业的创新链、产业链和需求链都产生颠覆性影响。
谁是智能时代的赢家
传统车企已经感受到智能化大潮带来的压力。
“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正由单一的产品竞争,向智能生态系统转变。我们传统企业很难成为全能型的选手。”徐和谊说,为了在智能化时代获得先发优势,必须实现官、产、学、研广泛合作、协同创新。
在徐和谊看来,这是传统车企实现以先进技术和全新市场进行对接的“解码器”。
这也正是不少国产车企正在做的。北京汽车与长安汽车都表示,正在与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进行合作,在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进行跨界创新。
动作要快。
除了外资企业的竞争,还有新入局者的虎视眈眈。蔚来汽车去年发布首款超跑智能电动汽车,德国媒体问李斌:你们做的事,宝马、奔驰、奥迪做不出来吗?李斌的回答是:传统车企的犹豫,正是新入局者的机遇。
“未来能够把汽车产业组织起来的力量,不一定是现在产业主导者。”张永伟认为,胜者将属于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上提供成熟解决方案的玩家。
(科技日报天津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