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科技成果
本报记者 李 颖
“急重症不用家属陪护且全免费的办法特别点赞。”30日,一位正在北京朝阳医院办完住院手续的患者家属林女士说,新办法不仅解放了家属,也优化了住院环境,减少了交叉感染。
林女士说的新办法只是朝阳医院启动的医改举措之一。从今年年初开始,医院每年将出资百余万元,为急诊抢救室患者聘用16名专业全职护理员,同时,实现抢救区域封闭管理,患者家属不用自己看护病人,也不用自己花钱请护工了!这项举措的实施一举改变了以前急诊抢救区患者多、陪床家属多、就医环境嘈杂的状况。
本次医改强调改革与改善同步,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各医院都根据患者的需求改善服务,这次,朝阳医院成为了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相对于医院普通门诊,急诊更像是救死扶伤的战场。很多有过急诊经历的患者都抱怨“急诊不急”,而且其他问题也不少。其中,等候时间过长、急诊医生能力有限、诊室环境脏乱差以及医护人员态度冷漠,已成为中国医院急诊的四大诟病。
一直以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年诊治患者数量巨大,连年位于北京地区医院第二位,收治的病种繁多,患者病情危重。急诊科主任郭树彬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医改启动,医院对急诊全流程进行了改革,在改善就诊环境的同时,推出了按病情分级诊疗制度,彻底改变了“急诊不急”的状况,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郭树彬介绍说,朝阳医院按照急诊分诊国际标准,将患者分成四级。“患者分级等候过程中,护士还会不时查看其病情进展,达到分诊标准时,排号会自动跳到前面。”郭树彬说,截至目前没有发生过患者不理解的情况。“一般来说,非急症患者等待时间也不会超过40分钟。”
过去急诊科里有30%的滞留病人是非急症病人,周转成了老大难。为改变这一状况,朝阳医院建立了拥有60张床位的“托管制”治疗区。今年,朝阳医院还将加大了与医联体内医院的合作,通过派驻专家和技术骨干,提升医联体内医院医疗质量。为让患者安心,朝阳医院将派专家与医联体医院建立远程诊疗模式。
随着“互联网+医疗”理念的深入发展,北京朝阳医院在慢病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了“慢病分级诊疗平台”,将医院住院、门诊、急诊和医联体内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料数据接入整合,形成为患者服务的医疗数据统一视图。据信息中心刘宇宏主任介绍,无论是医院的医生还是社区医生都可以通过统一视图方便、快捷的浏览患者的就诊记录、检验检查报告等信息。“患者也可以通过患者端 APP ——‘朝阳健康云’,获取其在院内的医学资料,以就诊时间线或检查分类的方式查看、检索自己的检查报告,免去了携带和丢失,从而帮助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目前已经4300多名患者加入‘健康云’。”
“慢病分级诊疗平台”提供了创新的协同服务防治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平台内的入组的患者,按照朝阳医院专家制定的慢病管理规范进行筛查、分组和疾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管理计划,并跟踪管理计划执行情况。目前在平台上已经建成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慢阻肺和肾功能不全等6个病种的慢病管理模式,并且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科技日报北京8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