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生物所在的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 |
本报记者 房琳琳
6月的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林间小路与大块绿地交相呼应,勾勒出夏日的静谧。
德阳生物固安公司所在的1号楼实验室里,赵明治正因老鼠心烦:从北京拿来实验的老鼠,本该拿白色的,结果拿了黑色的,在进行静脉给药时,尾静脉特别难扎。
他在园区微信群里“吼了一嗓子”,兄弟企业中一位擅长动物实验的小伙伴“蹬蹬蹬”跑过来,帮他把黑老鼠扎好。
能生活在“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园区里,是幸福的。赵明治说,上下游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专注的产业氛围。
目前,华夏幸福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入驻了基因工程蛋白药物、抗体、疫苗和诊断试剂等领域的创新型研发企业,入驻项目达32个。华夏幸福通过在美国硅谷设立孵化器,与4家国际科研机构、院校战略合作,在此建立起“技术引进—中试孵化—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作为园区第一家入驻企业,德阳生物是一个见证者。
如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因为在这里能够心无旁骛地做科研、搞产业,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如桃花源。
“中国是时候自己做新药了”
德阳生物的创始人——早年深造于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刘宏宇博士,曾在美国和欧洲知名制药公司担任研发高管,因看好中国市场对生物医药的巨大需求和发展前景,怀揣着60余项国际专利毅然回国。刘宏宇决心联合多位国内外专家,深耕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抢占未来市场。
做药的人都知道,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疗效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在中国药品市场上,这一品类是需要补足的短板。目前,生物制药只占我国药物市场10%左右的份额,但年增长率却高达20%。
刘宏宇介绍,生物药市场需求巨大。2011年,生物制药的销售额达16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19%;预计到2020年,生物制药在全球药品销售中的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
刘宏宇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创新药比较缺乏,中国是时候自己做新药了!”
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这些“拦路虎”对任何想要涉足生物创新药的人都“张牙舞爪”。实验室研发出的生物新药样品,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生产车间中试、临床前中试、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三期临床研究,所有数据必须完整严谨,然后才能向药监部门申请上市许可。
“我们遇到了华夏幸福之后,才正式拉起了‘创业’的大旗。”刘宏宇说。
德阳生物与华夏幸福的接触始于2010年。“他们已经在固安谋划产业新城多年,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华夏幸福在固安打造的标志性项目。”德阳生物技术总监赵明治对这场相遇记忆犹新。
一般对工业园区的评估标准,无外乎园区规模、工厂配套、交通架构等硬件设施,而针对生物制药等高精技术行业,软件环境和配套服务才是入驻企业考虑的重中之重。
跟做科研道理相同,企业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才能在比较中做出准确判断。对于初创型制药科研企业未来的长远规划,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刘宏宇意识到,自己的创业团队对园区的配套服务、产业的聚集、专业知识交流机会及全方位支持有更高的要求。
“优中选优,慎重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华夏幸福。”刘宏宇认为,创业的主场选明白了,会让未来全力以赴的打拼事半功倍。
而在华夏幸福的眼中,德阳生物恰如襁褓中的“婴儿”,虽时下嗷嗷待哺,未来必成栋梁。
第一个“拎包入住”的企业
2013年4月,德阳生物固安团队率先入驻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第一个在这扎根的医药企业。
赵明治至今还记得第一天入驻的场景。
“我们把购买的所有仪器搬进这座两层小楼。第一天,直接通上电源,开始调试。”在他的回忆中,全无钻头的叫嚣、烟尘的涩滞、忙乱的穿梭。
专心致志搞科研,这是创业科学家追求的最理想状态。得益于华夏幸福的产业保障和促进体系,德阳生物不需要操心水、电、办公场地、环评审批等诸多“杂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生物制药领域的设备标准各有不同,一个模子无法满足入驻企业的特定技术需求。在正式入驻的前一年,园区在设计兴建实验室、引进仪器的时候就开始与德阳生物团队密切沟通。
例如,研发需要使用的大肠杆菌发酵罐各有不同,哪种规格的设备能满足项目对“洁净度”的特殊要求?相邻入驻企业的设备,能否为德阳生物所用,进行资源互换、平台共享,效益最大化?诸如此类,双方反复探讨,最终磋商出解决方案。
“定制化”管理以及“个性化”咨询的思路,正是德阳生物这类初创企业最需要的,而肽谷也因此区别于其他同类园区。
“你只负责创业成长,其他交给我们就好”,是华夏幸福的承诺。
“扶我上马又送一程”
第一家入驻,意味着敢为人先的勇气,而勇气来自于足够的信任。
刘宏宇这样评价华夏幸福的管理团队:“在入驻初期,园区管理方就与我们进行了深度的沟通,对我们的发展领域和方向,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解。”
这种理解,在华夏幸福看来,就是“专业人做专业事”。
现在已经不是过去学者办企业需要“拳打脚踢”样样亲自上阵的时代,但也并不是拿到了风投,就能呼风唤雨,要厂房有厂房、要设备有设备。
对于新药行业来说,中试能把实验室药物在生产线上小规模量产,保证药效一致性,因此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但中试生产线对于还没有“开张”的新药公司,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产业园的孵化机制,此时体现出了优势——
“我们入驻肽谷的时候,华夏幸福支持研发生产的中试厂房和设备已经到位了,大大节省了我们前期投入的资金和时间。”赵明治说,对于刚起步的公司,这是“必需品”,更是“奢侈品”。
科研条件创造起来后,刘宏宇开始为药品“审批关”担忧。过去在美国,他从未接触过药品审批方面的工作,对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审批流程,更是认识不足。
华夏幸福再次“雪中送炭”。
研发的药品还处于临床前中试阶段,华夏幸福便开始为德阳生物与省级主管药监部门牵线搭桥。工作人员多次陪同刘宏宇拜访相关机构,说明创业团队的科研创新性和前瞻性。
这么做的结果是:河北省有关部门,几乎都知道肽谷有个要做中国首个生物创新原研药的德阳生物。
华夏幸福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可谓创业团队的“定心丸”。
刘宏宇说:“我们非常感谢华夏幸福对我们研发前景的认可。我们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强强联合的共赢思路,让德阳生物在这里创业,只有动力、没有压力。”
园区内陆续入住的几十家企业,也都得到了华夏幸福园区客户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
园区的草坪,见证了多次业内交流会。华夏幸福作为组织者,协助园区企业解读最新的国家政策、行业规定及市场发展方向,帮助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启发思路、相互协作。
除此之外,针对科研团队对人才、知识及产业动向的渴求,园区管理方还不遗余力地推进园区创业团队与高校、研究所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如今,不断入驻的创业团队以及科技人才,在园区日益完善的“知识生态系统”下,已然形成了良好的“共生模式”。
正如华夏幸福肽谷团队所说:“这一模式正体现了华夏幸福对入驻企业进行‘催化培育做乘法’的战略思路。”
六年弹指一挥,德阳生物已经有三个新药项目在全速推进,发展势头良好。
其中,新型长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嵌合体新药,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从“研发”到“临床前中试”的突破性进展。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三年。
有了伯牙子期的相互懂得,才会有惺惺相惜的相濡以沫;最美的志同道合,是相聚桃花源,成为彼此眼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