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增刊对2017年自然指数排行榜进行了更新。与之前更新不同的是,此次的自然指数引入了来自开放数据平台The Lens的数据,调查了科研论文在第三方所持有的专利中的引用情况,为理解学术研究对创新的影响这一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自然指数是自然出版集团每年都会发布的一个指数,全面衡量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产业机构的高水平论文产出,评估各机构在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及物理科学4大核心学科领域的排名。自然指数对评价科研机构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The Lens是一个开放的综合专利检索和分析平台,其数据库里有超过1亿个专利文献与100多万篇学术论文相互关联的信息。
“这次更新的数据主要反映了已发表的学术文章在专利申请中的引用情况。如果分数较高,则意味着该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研究有更高比例被专利文件引用,换句话说,这些研究成果更有可能启发了创新。”高域智能研究院专利运营专家王琦琳8月16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长远看,这也是预判专利价值一个很好的维度。”
美国占据前十中的九席
“申请专利是科研转化中的重要一步。这次的自然指数通过从专利申请当中提取参考文献,再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比对,以观察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转化之间的相关性。”北京高精尖开发研究院院长汪斌8月16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着眼于第三方而非学术机构所持有的、受到学术成果启发并引用了学术成果的专利,增刊揭示了学术研究对产品和服务开发的影响。
根据Lens开发的指标进行的排名显示,美国圣迭戈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位居前两位。紧随其后的是麻省理工学院、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位列第六,是前十名中唯一的非美国学术机构,排在其后的还是三家重量级美国科研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位居第十。按照Lens的指标,排名前50的学术机构中,有38所来自美国。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说:“我们这个分析来得恰逢其时,当前政府和科研资助机构越来越关注科学知识转向产业和经济应用的情况,因为对他们而言,如何证明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被有效用于增进社会福祉是极为重要的。”
Lens创始人理查德·杰弗森说:“通过将已发表的研究与专利联系起来这一有益于全球社会的开放式举措,我们就能够描绘出纯理论的科研如何对创新系统产生影响,并发挥其作用。这是绘制出‘创新地图’的第一步——让借助科学和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变得更透明。这将有助于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在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寻找途径以新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服务社会时,做出更好的、有所依据的决策。”
期待中国出现更多启发创新的研究
随着中国基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在自然指数上的排名逐渐升高。最新的自然指数表明,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这一年时间内,中国科研人员共在68份被NI收录的顶级期刊上发表了9462篇文章,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
Lens指标则显示,位居中国第一的机构是香港科技大学(第118位),排在其后的还有13家中国机构,均进入世界前200名。其中,苏州大学排在中国内地首位。尽管从传统的三个自然指数来看,苏州大学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少于北大、复旦等高校,但是在科研转化方面有更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材料化学领域。
“增加科研论文在专利中的引用需要许多年的积累,中国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近十年来才出现大幅增长,因此还没有对第三方专利中的引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戴维·斯温班克斯分析道。
王琦琳认为,中国科研机构在该指标上的排名不靠前很正常。“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基础理论的方向多一些,在国外的理论基础上做一些验证的研究较多,这样的研究发论文会相对容易,但很少能产生专利,因为离应用还比较远。”他说。
其次,他认为,从专利层面看,中国的专利申请两极化:应用化专利没必要引证论文;基于基础研究的保授权专利为了避免被审查员检索到,也不会引证论文。
不过,中国学术机构的专利产出表现十分优秀,对涵盖各专利局的所有专利族的标准化计算显示,有18家中国机构居于全球20强,其中东南大学位居第一。但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族的标准化计算则显示,仅有两家中国机构,即清华大学(第33位)和香港科技大学(第49位)位列全球50强,这也印证了中国机构往往在本地申请专利,而非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国际专利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