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多家企业负责人冒着烈日,专门来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寻求合作,与学校达成了从科技开发到人才培养多方面合作意向。
“我们将共同建立名副其实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今后,学校将重点围绕企业需求,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企业将为大学生提供技能实训、就业岗位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共同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常州工程学院院长吴访升说。
作为一家地方高职学院,如何下活科研服务“一盘棋”,吸引国内知名企业主动前来“攀亲”?“我们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出发,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抓手,创新教育、科研与服务机制,破解专业与产业的对接瓶颈,探索政行校企产科教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切实增强了服务地方能力。”吴访升说。
地方高职学校要实现真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必须选择合适的途径与方式,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这是常州工职院在提升服务能力上的认识。
在吴访升眼里,解决专业与产业不对接问题,也是一件迫在眉睫之事。近年来,学校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紧贴地方十大产业链发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抢抓机遇,在产业发展政策出台第一时间,主动调整专业结构。该校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发展快等问题,为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产业、企业用人需求,采取“教师混编”“学生混编”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共建学生实训基地等,加速紧缺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常州工职院走出一条科研反哺教学的成功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