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哈尔滨7月24日电 (记者李丽云 实习生阴浩)“秸秆还田须‘深还’!已有的技术搞了几十年,要是老办法可行,那就不会有今天焚烧秸秆了。”来自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窦森面对台下学者讲得慷慨激昂,他带来的秸秆富集深还与土壤亚表层培肥技术为利用秸秆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供了可操作化的思路。7月24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土壤有机碳论坛”在哈尔滨召开。本次论坛以“保护土壤资源,加强两岸合作”为主题,两岸学者共同研究土壤有机碳演变特征和快速培育机制,探讨建立土壤有机碳提升的技术和模式。
本次论坛聚焦两岸土壤有机碳特征与时空演变规律,两岸土壤有机碳现状与问题,提升土壤有机碳的技术与模式三个议题。台湾学者分享了他们关于土壤可持续管理、生物地球化学新技术应用、土壤性质空间变异分析与推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众所周知,黑土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得益于肥沃的黑土资源,黑龙江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但是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教授汪景宽坦言,经过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东北黑土区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一直在下降。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肥力的核心指标。有机碳含量高表明土壤的肥力高,适合作物生长。多年以来,因为追求提高粮食产量,有机物料还田较少,因此东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一直在下降,而台湾地区在土壤有机碳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我们要加强土壤有机碳管理方面的交流,研究如何提高东北黑土的土壤有机碳,让土地得到休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魏丹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