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陆成宽)“中微子质量是相应的夸克和带电轻子质量的百亿分之一。我们相信这一发现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揭开基本粒子和宇宙的奥秘。”17日上午,在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所长梶田隆章与大家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中微子。
会上,梶田隆章教授说,中微子是像电子、夸克一样必要的基本粒子,它不带电,能够轻易穿过地球,和其他的粒子一样有3种,分别是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
梶田隆章介绍,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寻找质子衰变的神冈实验,但神冈实验没有找到质子衰变,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测到的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该发现被称为“大气中微子反常”。因此,1998年他以确凿的证据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现象。1968年,美国的戴维斯在一个废旧金矿中观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尽管戴维斯找到了太阳中微子,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测到的中微子数仅有预期的三分之一,这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
“从那之后,诸多实验开始研究中微子振荡和中微子质量,”梶田隆章说,“非零中微子质量的发现为超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物理学开辟了新窗口。因此,中微子可能是理解宇宙重子不对称性的关键。”
此次大会由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与会代表就物理学各学科的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