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
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
新技术撑起高铁网络扩容
本报记者 矫 阳

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工程

    2008年,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2020年形成“四纵四横”城际客运网,建设高铁1.6万公里以上。到2017年7月3日,“四纵四横”最后一个关键“短横”,即400余公里的宝兰高铁完成运营前最后热身。

    至此,高铁里程已经超过2.2万公里,大大超越规划目标。

    如今,日均400万的旅客发送量,令高铁线路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2016年,新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炉,到2020年,路网从“四纵四横”变为“八纵八横”,高铁里程3万公里。

    “高铁选线非常严苛。如此大范围扩容,基于不断丰富的中国高铁成套新技术。”7月3日,中国高铁勘察设计大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王玉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坚实功底及复杂地质炼成“中国速度”

    作为中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主骨架的骨干设计力量,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即结合工程实践,开展科研课题研究208项,累计投入1.7亿元,先后申报高铁专利300多项,主持或参与制订42项规范和标准。

    8年间,中国高铁飞速向前。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CRH380动车组在世界着创时速486公里最高运营试验速度;2016年7月15日,在郑徐高铁线上,中国标准动车组又创时速420公里交会速度,为世界最高纪录。

    中国高速铁路网东西跨距5200公里,南北跨距5500公里,经过西北、西南高原气候、风沙及黄土地区,东北冻土地区,华北、华南、华中平原及丘陵山区,冻土、软土、岩溶、黄土、断裂、滑坡带地质条件复杂。

    大桥跨度、轨道及通信世界领先

    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使中国高铁屡屡令世界惊艳。

    高速铁路跨越黄河、淮河和长江、松花江等水系,采用了主跨336米的深水大跨桥梁,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高速铁路桥梁。

    轨道技术在设计、制造、施工各环节进行了全面自主创新,形成了包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打磨机研制,轨道板设计布板和施工布板软件等成套技术。

    通信系统创新了多线并行地段GSM-R系统、传输系统组网、多路局的通信业务网络互联、全路视频监控技术。

    信号系统构建了完整的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创新了不同控制模式列车、不同时速列车共线、跨线运行的列车运行控制模式及全景仿真测试平台,攻克了无线安全传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运营与信息化结合更加紧密

    高铁建设运营与信息化结合更加紧密。

    即将通车运营的宝兰高铁,隧道长度即占全线68%的高铁,被建设者戏称为“宝兰地铁”。“其沿线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滑坡等不良地质问题层出不穷。”中国铁建第一勘察设计院马晓晖说。

    宝兰高铁在建设中,创新监控量测方法,研发出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为施工和建设单位的497个用户实时传输数据。

    信息化系统不仅用在建设上,还用在运营维护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的“铁路轨道安全服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实现了轨道专业工程建设全过程自主开发软件全覆盖的单位,目前已实现轨道运营维护的全自动监控。

    “新技术的不断累积,无疑将使今后的高铁选线范围更从容。”王玉泽说,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扩容,除了单纯的线路扩容,将更加注重综合交通一体设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