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对新疆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村民来说,是个双喜甜蜜的“好日子”——
这一天,全村以贫困户为主体的230名村民加入了巴楚县协力农业专业合作社,既是社员也成了股东;这一天,也是自治区科技精准脱贫示范项目——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甜瓜项目正式启动的日子。
荒地上建起“甜蜜合作社”
骄阳似火,村民们一在片平整好的荒地上顶着烈日,井然有序地展开作业。他们有的打孔,有的放基质,有的点种,有的盖土。
今年60岁的贫困户吐尔逊·吾普尔心里也充满了甜蜜,他轻轻捏起一粒小小的、有着橘红色鲜艳包衣的甜瓜种子,小心翼翼把它安放在挖好的放有基质的土壤里。
“合作社起名叫‘协力’,一是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干好甜瓜项目这项事业;二是‘协力’在维吾尔语的发音里是甜蜜的意思,希望乡亲们从此脱贫,过上蜜一样甜的日子……”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盛春寿说,希望通过全面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同时依托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股份带动模式,把“空壳村”变为“产业村”,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开辟一条新路。
“成为了社员,我就要加倍努力,因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村民吐尔逊·吾普尔憨厚地笑着说,啥是合作社,自己也说不清具体是啥含义,但他知道,合作社是工作队为了帮助大伙儿实现脱贫而成立的。
300亩条田平整开阔,可就在不久前,这块地和旁边那片地一样还满是白花花的碱包。
如今,新疆红杏生态农业集团的专家带着工作队队员和村民们,用2个月时间,运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把重度盐碱地改良成为可耕种土地,并实现了哈密瓜基质栽培集成技术在全疆的首次大规模应用。“这块土地将综合运用基质育苗、微生物+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控等多项技术。90天后,村民们有望见证盐碱地上种出精品瓜的奇迹。”集团技术总监艾尼瓦尔·乌木尔江说。
新型农业组织扎根贫困村
自治区政协机关驻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访惠聚”工作队已在这里开展工作3个多月了,面对这个总人口756人、贫困人口达到388人的自治区级贫困村,他们一直思考着建立一种“造血式”的扶贫机制,帮困难群众蹚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今年3月,自治区政协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得知自治区科技厅将于今年至2020年期间,在35个贫困县实施“自治区科技精准扶贫专项行动”。项目采取“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扶贫个人+驻村工作队+村委会”的模式。工作队积极协助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党支部申报科技项目,获得“科技精准扶贫专项行动”项目100万元专项资金,并且确定建立305亩特色甜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着力打造科技脱贫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让先进技术在这个南疆小村庄扎根,同时,还要将现代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和组织理念引入贫困村,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现代新型农民。”盛春寿说。
为了这个项目能顺利推进,几个月来,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年轻人周杰和加尔肯·叶尔肯等队员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周杰说,合作社有三方股东,230名村民占股70%,村委会占股10%,新疆红杏生态农业集团占股20%。合作社采取夏秋种甜瓜、冬春种小麦的复合式种植方式,既有利于改良土质,又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周杰算了一笔账:一个生产周期内,甜瓜和小麦的净利润各有30万元。这样,按照70%的比例分红,村民股东人均预期分红可达2000元,村集体可直接增收6万元。
“这批甜瓜将按照高端精品瓜打造,在中秋节期间直供上海、广州市场。我们计划在项目推进期间,培养20名村民成为甜瓜技术能手,一年后如果技术过关,他们不仅能拿到属于自己的红利,还会被我公司聘用,成为正式的技术员。这种技术今后大面积推广就靠他们。”艾尼瓦尔·乌木尔江说。
合作社、新技术、科技精准脱贫……当这些新鲜词儿第一次进入这个南疆小村庄里时,有一种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贫困户吐尔逊·吾普尔说:“我要好好学技术,努力成为一名种甜瓜能手。”“过去我家也种过甜瓜,但从没见过在这种‘黑土’上种,专家说,这样种出的瓜不怕盐碱,还特别甜。我相信,科技能改变我们的生活。”26岁的哈丽丹姆·吐尔洪指着脚下黑色的基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