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3日 星期一
北斗导航从服务亚太迈向全球组网
本报记者 付毅飞

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工程

    2012年12月27日,拥有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成为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后,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5年后,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但北斗系统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表示,2017年,我国将发射6至8颗全球组网卫星,全面推进北斗三号系统研制建设,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这标志着北斗全球组网、全球服务进程拉开帷幕。

    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世界格局变化和国防安全发展需要,做出的没有选择的选择。1994年,我国启动了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新世纪初,我国发射了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北斗卫星,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并投入使用。

    启动于2004年的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历经八年完成了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发射组网。其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可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在北斗二号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国于2009年启动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计划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共发射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23颗北斗导航卫星。结合已经完成的第一阶段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对外提供米级、亚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目前,北斗系统已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较为完整的北斗产业体系,正在从行业应用拓展到大众应用。

    2017年2月28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正式推出,实现了基础产品的自主可控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4月,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3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分别占据国内市场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开展北斗行业示范,卫星导航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在首个行业示范项目“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示范工程”带动下,全国有超过400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终端,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此外,北斗系统还成功应用在国土资源、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测绘勘探、应急搜救等多个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达到211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达到70%。

    2017年5月24日,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项目”,首届中阿国家北斗合作论坛成功召开。以此为标志,中阿将加强卫星导航交流合作,全面带动北斗系统落地阿拉伯国家,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北斗系统已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任务,与巴基斯坦、泰国、沙特以及东盟、阿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