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国企携手民企大步疾奔
资本加技术成就特种机器人“先遣部队”
整齐排列的防爆消防灭火机器人候命待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操秀英

    观点评说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企业发展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作为中国最早进行特种机器人研发的企业之一,中信重工开诚智能一早就瞄准了成为龙头,即使要等待很长时间。与此同时,该公司苦练内功,坚持科技创新,当需求来临时,它依靠核心技术、先发优势和可靠应用性能,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我们也该为中信重工充分相信并给予开诚智能自主权点赞,这也是不少国企可以借鉴的地方。

    近日,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国家级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唐山市高新区启动。这标志着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瞄准特种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国际前沿技术强势发力,向着打造国际领先的特种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基地迈出了坚实一步。

    至此,老牌国企中信重工与民营企业开诚智能籍由强强联合的合作,均实现华丽转身。

    “中信重工有很大的平台,雄厚的资金,开诚智能市场嗅觉很灵敏,机制灵活,特别强调技术创新,双方强强联合,必将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北京高精尖技术开发院院长汪斌说。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何以在特种机器人的道路上大步疾奔,双方合作又给国企改革转型与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深度调整——

    借助资本发力智能装备

    转型升级,是中信重工近年来的关键词。

    但是,怎么转?向哪转?这对于这个规模大、资产重的老国企而言无疑是个难题。

    中信重工领导班子认为,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中速增长成为新常态,对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浪潮般的冲击,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置身度外,或坚守、或转型、亦或随波逐流,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结局。

    中信重工虽出身传统产业,却已然跻身高新技术领域,成为高端装备的研发服务型企业。

    德国已经布局工业4.0了,中信重工人不愿意看到中国制造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被抛在后面。经过深入研究,中信重工决定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开诚智能的产品结构主要由矿山自动化传动产品和特种机器人组成。近几年,煤炭行业的持续低迷使相关装备市场需求疲软,开诚智能的煤炭装备在销售出现拐点后,呈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由于相关政策及公众安全意识不足,特种机器人在中国尚未大面积普及,其机器人销售收入尚不能对冲传统产品销售下降所造成的缺口。

    中信重工需要技术和团队,开诚智能则渴求资金和平台,双方一拍即合。2015年底,中信重工在完成收购唐山开诚80%股权的转让交割后,在唐山召开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创立大会。

    ——灵活高效——

    资源平台实现顺利对接

    众所周知,国企与民企的管理风格不甚相同。如何实现管理上的顺利对接,是双方面临的一大考验。

    中信重工在并购开诚智能之初就表示,中信重工要在战略上引领,在资源上支持,在业务上协同,在运营管理上保持新开诚的独立性、自主性、灵活性;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发挥好中信重工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在技术、装备、市场、客户、资金、品牌上全力支持新开诚的发展。

    中信重工兑现了承诺。

    “他们没有给我们太多限制,公司运转还和以前一样。”中信重工开城智能董事长许开成说,“而且确实给我们对接了很多中信重工内部及国际资源。”

    中信集团的战略发展部和业务协同部也会及时对接各种资源,“他们对市场跟踪的信息非常及时,比如说,有家国外公司传感器很好,他们会立刻推荐给我们”。许开成说,正因此,产品推广期从通常的3年缩短到两个月。

    依托集团的资源优势,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在研发、销售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发生了质的提升。面对机器人需求市场的迅速扩大,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建机器人生产线,实现工业化量产,并在徐州、共青城建立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挂牌时定下的“一年一大步,两年翻两番,三年创新高”的目标正在稳步实现。伴随着特种机器人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发展,中信重工开诚智能陆续占据国内珠三角、华中、西南地区市场,在2016年创造1600台订单的销售奇迹,占全国市场份额90%,并延伸开拓蒙古、俄罗斯、澳洲等国外市场,实现了特种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

    按照中信集团的部署,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将在国内建立八大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基地,努力打造世界最大、技术最强、效益最高的特种机器人领军企业,力争实现百亿产值,积极推动国内特种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厚积薄发——

    研发主导企业运行轨迹

    在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的发展轨迹中,技术能力始终在主导着企业的运行轨迹。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不少厂子都接不到订单,怎么开诚那么红火?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坚持了10年的事情。”许开成骄傲地表示。

    机器人技术综合复杂,必须要有大投入才能见成效。许开成说,尽管当时不少人说老许有钱了就瞎花,由于非生产必备设备,矿用探测机器人研发出来后,除了免费赠给煤矿使用外,基本没销路,但他还是坚持进行不菲的研发投入。

    这或许源于他想救更多人的朴素情怀以及对技术的偏执。“特种机器人用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地方,代替人进行高危或者有害的工作。”在许开成看来,这与时下许多炒概念的机器人不同,是刚需。

    在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的300多名员工中,近三分之一是研发人员。企业完成重组后,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在积极吸引机器人研发高端人才的同时,借助中信集团的优势,充分利用中信重工的品牌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持续加强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许开成介绍说,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在智力资源的利用方面不会仅仅局限在国内,而是要走向国际,包括考虑到欧美设立研发机构。

    这种理念和执着,使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厚积薄发。其主打产品——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凭借体积小、性能优的特点,迅速打入了市场。其中,德国某知名企业还将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生产的消防机器人作为标准配置,每台消防车配套4台消防机器人,随消防车一并销售,以提高消防车自动化水平。

    公安部消防局装备处处长马纪锋表示,在特种机器人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开诚智能基于多年积累已经独具了成熟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不仅搭建了可拓展可开发的稳固平台,还深入挖掘应用潜能,具有绝对优势。

    此次启动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国家级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涵盖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环境与性能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等,用以全面提升公司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提供专业技术创新、先进产品解决方案能力。项目预估形成年产特种机器人15000台的制造能力,将建成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