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摔跤吧,爸爸》:就这样被你征服

玉渊杂谭

杨 雪

    眼看口碑爆表,我匆匆闯进电影院,连《摔跤吧,爸爸》的故事梗概都没做了解,纸巾也没带够。此前对印度电影并无太多认识,而且对这个国度存在一些“傲慢与偏见”,所以,影毕人散之际,除了被影片本身深深触动和震撼之外,还感到被狠狠打了脸。

    从故事元素来看,《摔跤吧,爸爸》带给中国观众的共鸣不能更多:女权、金牌梦想、小人物改写命运等等。即使满屏异域风情和时不时响起的悦耳民族乐,还是令人撇不开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世界舞台夺首金、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提升,不过是我们几十年前刚刚淌过的坎儿。而这份动容,就像刚换上皮鞋的人看到还穿着草鞋的人,本能地释放出优越感的同时,又伴生怜悯心,竟难自持。

    这是一个关于“I have a dream”的真实故事。吉塔和巴比塔的爸爸马哈维亚把自己的世界金牌梦延续在了下一代身上。这在中国是一个很常见的框架,想打动观众并不容易。也因此,强权爸爸训练女儿的严苛,令我一度用惯有思维怀疑这个男人——他不会仅仅是一个自私的loser,像很多中国父母一样,把子女当作救命稻草吧!

    直到马哈维亚在14岁印度女孩的婚礼上发飙后,小小新娘对吉塔和巴比塔说了那番话,人物性格终于得到直白表达,我开始对这个爸爸肃然起敬,他是一个试图在印度社会语境下改写女孩命运的爸爸。而这位一向心骄气傲不服输的爸爸双手合十、诚恳含泪地向体育学院管理层道歉求情时,父爱的大光圈已十分耀目,秒变催泪弹。不得不说,作为印度国宝级演员,马哈维亚的扮演者阿米尔汗眼睛里都是戏。

    当吉塔终于靠自己的判断夺金,被关“小黑屋”的马哈维亚听到印度国歌响起,爸爸的梦想成真了!但叙事已经升华,梦想和荣辱不再是观众关注的点,个人信仰和民族精神的议题正式登场,唤醒我麻木已久的神经——我们也有过同样的民族精神,现在去哪了?奥运会上的国歌还能翻滚热血吗?我们还相信不懈努力的小人物终究会实现梦想吗?在我们这儿,也像马哈维亚那样把信仰当事业干,还有成功的可能吗?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我等曾经持“傲慢与偏见”的无知脸上。同时,也打在拽不出格调、甚至连故事都讲不清楚的国产电影脸上,还打在一票打不开格局的国产电影明星脸上。刚知道,阿米尔汗为了各个年龄段的真实需要,拒绝用道具,先增重28公斤,然后又减掉25公斤练出八块腹肌;吉塔和巴比塔的扮演者进行了长达几个月严格的摔跤训练,以至于很多观众怀疑她们是从摔跤运动员里选拔出来的。一个大写的“服”字,献给认真讲故事的印度电影、导演和全体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