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一带一路”上的科技和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侧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会场。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本报记者 高 博

    “在中国的培训结束后,我希望建立自己的IT公司,将乌兹别克斯坦的信息技术推广到全世界。”一位穿着乌兹别克斯坦民族服装的大学生,5月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讲台上说。

    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上午在京开幕。下午6场平行主题会议之一的“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缅甸、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希腊、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民众代表现场讲述了自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亲身经历,分享“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真实而美好的故事。

    出席峰会的四位乌兹别克斯坦年轻人,来自中亚闻名的塔什干信息技术大学。最近他们接受了华为公司的奖学金,来到深圳学习最新通信技术。华为公司设立的“未来种子计划”,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280多个大学里资助了2700名学生。四位年轻人介绍说,他们在华为培训期间见识了4G通信和云计算,还接触到最新的5G计划。他们对此兴趣极大。

    这样用技术培训搭建合作桥梁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肯尼亚,连接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的铁路,将于今年6月1日通车。从道砟、轨道、机车到车站建筑和安检机,都采用了中国的技术。第一批司机在中国由中国师傅传授技术,还到中国来实习了50天。根据一项协议,中国路桥工程公司资助几十名肯尼亚留学生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学习铁道科技,今后的规模还会扩大。路桥工程公司还将在当地建造工程学校,培养蒙—内铁路工程师。

    “巴基斯坦在过去十多年当中都是能源进口国。缺少电力,损害了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谢里夫在峰会论坛中说,“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提供电力基础设施,以及人力培训。明年之后,我们就不再是能源进口国,而是出口国。这改变了巴基斯坦的命运。”目前有18500名巴基斯坦学生在华学习,还有大批中国技术人员和专家在巴基斯坦工作。

    阿拉维斯是斯里兰卡人,25年前从清华大学毕业,他目前受雇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斯里兰卡科伦坡港项目。阿拉维斯在峰会论坛上说,他的中国老师和同学以及中国同事,都毫无保留地帮助他,感觉像一家人。他说科伦坡港会像上海陆家嘴一样,基础设施完善,人民安居乐业;他会将多年工作的经验用于建设科伦坡港。

    参加“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的也有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中国企业家。“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的合作,并非只是一次简单的生意,而是着眼于当地可持续的发展。”参加峰会的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说,他们与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埃及、老挝等多个国家合作,让中国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超级计算中心技术在当地生根开花。曙光的工程师每到一地,都跟当地人亲密接触,用一段时间去了解民众的需求。“我们在斯洛文尼亚建立了他们国家的第一个超算中心,很受重视,总统亲自来访问。”历军说,“之所以如此,不光是因为我们比竞争者的性价比高,还因为我们为斯洛文尼亚培养应用人才和维护人才。他们在掌握技术之后就能开拓自己的市场。”开放的技术转移姿态,让合作者真正感受到“心灵相通”。

    中国技术的传入甚至改变了坦桑尼亚老百姓看电视的习惯。来自坦桑尼亚的希尔德告诉现场听众,看电视在他们国家曾是一种奢侈,但中国企业带去数字电视技术后,每月使用费从50美元降到了几美元,当地电视业随之繁荣,而希尔德成了一名给中国电视剧配音的员工。“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她说。(科技日报北京5月1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