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包括江苏宜兴在内的诸多地区带来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通过优化整合资源资本,带领一批优质企业技术公司,整编一支国际绿色服务集团军,在国内率先承接东盟国家的区域环境治理,参与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并尝到“走出去”的甜头。
宜兴市委常委、中国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环保优势资源和企业集群,已经成为中国发展规模最大、聚集程度最高的专业环保园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环保第一园’,服务‘一带一路’,服务东盟各国,当好先行军,我们义不容辞,责任所在。”
摸索发展新路径,加大国际合作交流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而且是中国唯一以环保为主题特色的高新区。40年的环保产业积淀,24年的园区发展,形成了17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环保配套企业的环保产业集群,造就了10万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环保产品涉及水、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等六大类、200多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
近年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既是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也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环保集群的主方向。他们紧紧围绕三大重点,加大“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力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合作大平台。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先后加入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EBN)、国际清洁技术网络(ICN)等创新组织,和芬兰拉赫蒂商务科学园、韩国仁川科技园、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结为友好园区,与国际水协、韩国环境保全协会等一批国际环保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国际化合作中,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积极推动企业成为国际交流合作主体,引导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综合实力。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慕尼黑环保展、上海水展、新加坡国际水博会以及中韩、中日专题招商活动,推动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依托园区对接平台和合作渠道,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先后从韩国、日本、荷兰、芬兰等国引进了在水处理、污泥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的100多项先进技术和产品,分别在国信协联、无锡金鹏完成了荷兰Hydrothane(海爵森)公司的高浓度废水厌氧处理技术,B&C公司的金属切削乳化液废水处理技术等一批示范项目的落地转化。
朱旭峰介绍,在国际对接交流中,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的原则,加快国际技术的进入,服务于中国大市场,分享合作商机,构建多项保障机制:完善的硬件承载支撑使引进合作的企业、项目或技术到此能够很快实现产业化;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进驻的外国清洁技术项目“保驾护航”,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扫除了国外环保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后顾之忧;专业的金融支撑体系,专门面向国际先进清洁技术转移,推动中国环保“走出去”;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可为园外企业提供装备和产品的免费展示。
从“环保之乡”向“环保之都”跃升
自去年以来,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加大力度抢抓环保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国际先进环保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进一步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抢抓国际环保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从“环保之乡”向“环保之都”的跃升?
朱旭峰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继续拓展合作渠道。发挥国际技术对接中心的管道优势,带领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著名环保展,结交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大“引进来”成果,拓展园区国际合作网络。
此外,将继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水科技城、未来概念水厂、标准化工场、省环保创新中心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具有示范和标杆意义的重大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推行“环保医院”的发展模式,按照宜兴本土企业、国外企业、国内企业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组建优秀企业联盟,为地方环境治理应急和系统治理提供一揽子的“第三方服务”。以宜兴环保产业集团作为主要平台,利用清洁环保产业基金,对一些成熟先进技术进行孵化,建设示范项目,加快产业化、市场化。
以东盟基地深入推进国别合作。依托东盟示范基地,搭乘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积极参与国家南南合作、东盟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在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海外环保工程,加深国际交流,扩大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将有效发挥“一带一路”环保“走出去”企业联盟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1—2个国际合作重点样板园区和10个以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打响中国环保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