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8日 星期一
首只产业基金撬动土壤修复“大蛋糕”
本报记者 唐 婷

    第二看台

    在江苏南京近日召开的第二届污染场地(地块)治理修复紫金论坛上,易修复、中节能大地、博天环境等5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筹建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易修复生态平台创始人黄锦楼介绍,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将是中国首只土壤修复产业基金,该基金的期限是“5+2+2”年,总规模预计为100亿元。其中,首期基金发行不低于10亿元,有望年内落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首期基金有望今年10月正式设立。”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目前,地方政府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出台了地方版的“土十条”,我国土壤修复市场持续升温。据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的土壤修复市场预计可达200亿元,未来“十三五”时期这一市场有望突破1000亿元。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召开的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就表达了对土壤修复市场“钱景”的看好。他指出,一旦土壤修复市场打开,将“远远超过大气和水,几十万亿元才能解决土壤的问题”。他同时指出,资金机制是目前制约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此,中节能中咨环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云生也持相同看法。他曾撰文指出,尽管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目前土壤污染防治主要还是依赖政府出资。

    土壤污染修复往往具有成本高、周期长及资金需求大等特点。资料显示,荷兰20世纪80年代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花费约15亿美元,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则花费了近1000亿美元,德国仅1995年一年就耗资60亿美元之巨。单靠“政府出资模式”难以满足土壤污染修复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李云生认为,要突破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瓶颈,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设立基金是推动这一改革的有效途径。

    谈及设立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的初衷时,黄锦楼认为,设立该基金是顺应当下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创新土壤修复市场商业模式的重要引擎,加快跨行业资源整合、发挥跨界专业优势的重要合作平台。产业基金是各地生态修复项目吸引投资的重要渠道,可起到固化行业资本,吸引外部资本或者跨行业资本的作用。产业基金对于树立行业行规,集聚市场信息,推动行业技术和模式创新、发挥各方优势,促进项目落地,做大行业体量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将聚焦土壤污染治理领域,以推动生态建设和产业链协同融合为发展目标。基金项目将涉及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农田低质低效土壤改良与生态化治理、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固废处理、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流域综合整治与生态再开发、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重建、城市环境修复与生态建设等。

    对于项目的遴选,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有着怎样的机制呢?黄锦楼介绍,中国生态修复网、易修复生态平台定期将适合的项目信息,包含具体可实施项目或者优质企业等,优先推荐给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由产业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对项目组织调研评估,并召开项目投资研讨会讨论商定是否参与投资。此外,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还将选择1—2个示范城市,从城市生态规划、环境综合整治与再开发、产业布局与调整、新兴产业扶植与导入等多维度打造试点示范项目,创新商业模式。

    在项目投资之外,投资孵化、扶植优质科技型企业也是易修复棕地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之一。该基金将遴选有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嫁接资金、项目、技术、经营管理等资源,快速培育其进入IPO通道或培育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项目,协助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