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蛋糕,总会有人去触碰。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其实很容易就遭到破坏,这种破坏来自对专有权利的剽窃、复制、占有。
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长期被西方国家指责:不知保护,善于山寨。知识产权能为创新者提供准则和框架,质疑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意识,等同于鄙视其创新能力。
面对问责,处于爬坡期的我们也有难以回应的时候——曾经微软WINDOWS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竟然是靠盗版。但现在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是负责任的世界大国,要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自身实力也到了能够制定规则的阶段。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能鼓励、巩固、转化“双创”的成果,同时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不但没有恶化,反而进一步优化了。
但与我们相关的知识产权之争,远没有偃旗息鼓。
今年4月18日,美国iRobot公司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指控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扫地机器人,侵犯了其在美注册有效的专利权,请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有限排除令及禁止令。这是今年以来外国企业在美对中国企业提出的第7起“337调查”申请。
仅几天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宣布对来自中国等地的企业生产的无线电子设备发起大规模的“337调查”,以确定这些企业是否侵犯了美国企业的专利。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为、中兴等企业成为被调查对象。
这说明什么?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制造层面的差距,其实已经很小了,中国未来在世界竞争中,知识产权将会成为主要以及重要的战场。
近几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31万余件,较前一年增长44.7%;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0.3万件,是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
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不足。譬如,新媒体兴起后,新老媒体之间、媒体与个人之间,著作权被侵犯的现象日益泛滥,需要新的规范和有效治理。日前,中国论文被大规模撤下,更说明社会上下依然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和尊重氛围。
西方国家频繁拿知识产权说事,实际是针对我们的软肋和不足。在未来,这种针锋相对只会变本加厉。所以,对于向法治社会和世界性强国迈进的中国来说,硬件“硬”了之后,我们更需要补旧创新,增强“软实力”。
毁掉知识产权,太轻而易举,而保护它们成本高昂,却绝对值得。我们的知识产权强国之路,任重道远。